天熱了,繡樓也開張一個月了,暫時沒有太多生意,主要還是依靠村裡織作坊,秀娘要回家了。
臨走前交代幾個孩子。
“睿哥,我知道你是個有主意的孩子,事無不可對人言,對事還是對人,不管對上峰同窗還是兄弟和媳婦,都要坦蕩磊落,不要隱瞞這樣容易發生矛盾。夫妻倆有事互相商量著來,不可直接做主,那樣不尊重人。”
“是,侄兒記下了。”
睿哥低頭應允。
“群哥,你要聽哥哥的話,你智謀上不比你哥哥聰慧,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你永遠要記住這句話。”
“是,兒子謹記母親教誨。”
“有事先徵詢你大伯大伯母和你哥哥嫂嫂的意見,才能去做,不可自作主張。”
“好。”
李群頻頻點頭。
對著清兒和英子笑著叮囑,“你們倆我也不擔心太多,該說的我都和你們仔細說過了,只記得一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是家族兒女的教養。”
“是,我們明白,我們過好了才能給村裡姐妹們抬抬身價和臉面,我們名聲受損,李家村所有女兒都沒法活人了,我們萬不敢忘。”
英子站起來認真回應。
“英子,我最放心的人是你,最擔心的也是你,剛過易折,你不要學我,我並不是好榜樣。天塌了還有你哥哥們給你撐腰,你記得你有好幾個哥哥都當官,怕什麼,你沒有高攀謝家,謝家娶你就是看中李家能入清流一脈,謝家許家進不去,懂嗎?”
“是,我記得了。”
秀娘說的是事實,有了張家蕭家的婚事,才有王家和盧家的婚事,這都屬於清流一脈的,得到這些家族認可無比重要,說高攀可以。
但謝家許家真不算高攀,算是門當戶對,清流清貴,而武將則粗糙了些,大家走的路不同,人脈資源也不一樣。按武將的話說,能和清流人家結親,祖上也算冒了青煙,沾沾書香的貴氣。
甭管武將多傲慢,距離皇帝多親近,打仗是要死人的,文人才是治理朝堂的,和平時期文人確實比武將更吃香,皇帝離不開文人的才幹治理天下。
“最後說一條,李家男孩不許納妾,更不需整什麼通房外室,有這樣的告訴我,我親自過來拾掇,好日子過多了,先想著玩女人,家法伺候。”
秀娘眉毛一挑,十分凌厲的開口。
李家兒郎站成一排,立刻齊聲應答。
“我來前和族老們商議了,以後京城的產業是五年一輪換,族人分別過來管理學習,一是為了族人能開闊眼界,見見世面;二是防止有人見了富貴榮華迷花了眼,養成驕淫奢侈的毛病,五年一輪換差不多,從今年起開始算。你們做好準備。”
“是。”
其實早就開始默默實行了,李青李嚴就是差不多三年多快五年的時候輪換的,族人們也是這樣調換的,現在就是明著打招呼,不必再找藉口了。
“最後一條,孩子們都要在族學讀書學習,十五歲上才能進京城,不管是誰的孩子都如此,為的是團結族人的向心力,家鄉生活簡單淳樸,可以讓孩子們安心讀書學習,少接觸繁華富貴,咱家可沒有爵位繼承,要出頭得要靠真本事,你們都是白丁起家的,你們的老子也沒爵位給你們拿。”
“嘿嘿!記下了。”
李家名聲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是因為李家族學搞得好,教的好,不光出了有功名的學子,而且沒功名的也拿得出手,有一技之長,讀書認字算術有手藝,走到哪都出彩,這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