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也困難過?”
婆婆好奇的看著張夫人。
“我們是農家出身,和您家是一樣的出身,只不過家裡爺們先考進了京城做了官,這也是幾代人的積累才有今日,我母親那會,我父親在京城做官,冬日要燒炭火很困難,都先緊著我和我哥哥讀書用火煤油,自己捨不得燒炭,炭也貴呢,就賣繡品做補貼,京城京官家眷拿繡活補貼家用的不在少數,都是租房子,哪有錢買宅院呀。”
張夫人說的實話。
這也讓婆婆和她拉進了距離。
“哎呦!我家恆哥和您說的一樣,我還不信嘞,秀兒,恆哥那院子田莊可是沾了你和宗族的光了。”
“沒宅院不方便,以後長遠考慮買個宅院划算。”
秀娘也笑著跟大家告辭,她背了書袋要去族學上課了。
“我也去族學看看,給孩子們講上幾節課,也不白來。”
張大人也跟著走了,對李家族學挺好奇,應秀孃的邀請,給李家族學上幾節課,鼓勵一下孩子們。
“走,嫂子,我跟你去織作坊玩一會。”
“行,走吧,今天該給我們結賬了,我這個月能拿八兩銀子。”
婆婆一面走一面高興地晃晃腦袋和張夫人兒媳婦炫耀。
“母親,您這樣會不會很累。”
張蓮打心裡佩服這個農村婆婆,堅韌不屈,勤勞能幹,踏實淳樸。
“不累,我要給我孫孫攢點銀子,我好幾個孫子,就靖哥成親了,下面的都沒成親呢,我要給他們出份力。”
“老嫂子,您太厲害了,我算知道你家孩子為什麼這麼優秀了。”
張夫人越發敬佩她。
“你們不笑我就好,我開始織錦了,秀兒教我的,這個比宮花還要賺錢,我要給我孫子娶媳婦,讀書買宅院,我不能讓我孫子那麼苦。”
婆婆心裡也有自己的夢想,簡單又務實。
張夫人和女兒對視一眼,相視一笑,這門親結對了。
去了織作坊,張蓮兒看到大家都在埋頭苦幹,還有馬嬤嬤從旁指點,這會都是嬸子和爺們在幹,下了學以後孩子們才來。
織錦也是有爺們乾的,而且乾的相當好,傳承手藝可不是女人的專屬。
“我的天,這位大哥織的真好看,襯得我好粗苯吶。”
張蓮兒看了一圈,自嘆不如,這是真手藝,不玩虛的,個頂個織的特別好看,花色也漂亮,她真不會。
轉了一圈張夫人和女兒才離開了,沒在打攪大家。
“蓮兒,好好和恆哥過日子,你這婆婆是個厚道人,你有福氣了。”
“娘,我記住了,我會好好孝順婆婆的,將來等我們安穩了,把公婆接過去住個幾年也使得,就怕公婆待不住,李家村是真好,京城還不見得有這裡舒坦。”
張夫人想了想,笑著點頭,“你別說,這幾日我也住的很舒坦,吃的也滿意,東西都是新鮮的,我昨兒還和你爹說,等老了回家鄉養老去呢。”
很多退仕的官員都是老了回家鄉,回家鄉教書育人,並不會留在京城。
“我爹也說好,還看上了我二嫂養的花,他得了人家一株蘭花,嫂子都給他挪好盆了。”
“哈哈哈哈!他厚臉皮蹭來的,你二嫂臉皮那麼薄,哪能跟你爹比呀,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