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也要選個好日子,這才剛到要休息一下,人困馬乏的,李家村擺了族宴宴請張家人。
族宴是清兒和族學姑娘準備的,處處妥帖周到,如今已經不是第一次擺族宴了,大家往日裡都輪流幹過這活,熟悉了。
這回座位各處都弄得很周到很貼心,讓張家夫人滿意的頻頻點頭。
小聲和秀娘說話,“你這是把姑娘往宗婦的方向教導,這可是想捏個大的。”
“那到沒有,只是覺得姑娘不讀書認字去了婆家也會被欺負的,現成的好處分一些給姑娘又值什麼,還能提高我們本家的名聲,讓姑娘過得好。”
“本事我教了,將來能不能在婆家站穩腳跟,要看她們自己的本事和心計了。”
“這話很對,有本事的姑娘也能說個好親事,該給的都給了,最後一把也給託舉了,剩下就要看孩子們自己的能耐了。”
張夫人也是這麼養女兒的。
“還是您懂我。”
“我知道這門親背後您出了不少力,我替孩子謝謝您,您放心,恆哥是我家女婿,虧不了他,便是群哥我也可以照顧一二。”
“我知道,就圖您家人品家風好,不然不能結親。”
秀娘也一臉誠懇的和張夫人拉關係。
當晚李家村請了戲班子和雜耍過來熱鬧,張家人發現,李家人吃飯是分兩撥的,老的先吃,壯勞力後吃,他們排著隊巡邏村子,等長輩幼子吃完退下來一部分,再接替他們開始巡邏村子。
這是因為進了戲班子的緣故,村裡來了太多外人,二叔就讓人開始巡邏了。
從年前開始挖陷阱,就讓族學孩子們早起巡邏,下午放學再巡邏一圈,晚上有看地的老人或者年輕人,組成隊伍,深夜抹黑再巡邏一道兩圈。
大家都嚴格按照二叔的指示認真巡邏,眾人也意識到村裡富裕了,盯梢的人確實有點多了,發現周邊有來回轉悠的街溜子,也擔心家裡小孩子會不會被偷走啥的,心裡總是有點毛,巡邏這事就成了日常,大家都不敢放鬆。
張大人對李家村是很滿意的,整體家風以及村民都很有教養,很淳樸,也不是窮村,很有發展潛力。
最要緊的是族學發展,不光是為了出科舉的讀書人,而且還有專業類的考量,有學手藝的,有去學木匠,釀酒的,人人都有出路。
今年給縣令送禮,又打通了一個路子,送了兩個孩子去學驗屍辦案。
這倆孩子自己主動的,他倆喜歡破案的事,經常跑去給辦地契啥的,老往人後面跑,一來而去就熟悉了,但開不了口。
秀娘趁著送節禮的功夫給縣令一說,就答應了,把人送進去好好學幾年本事,這也是真本事。
這些專業的手藝真個學紮實,也能出頭,路子還比科舉走得快,刑部辦案也需要專業人給辦事,他吃的飯還穩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