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六百七十七章 關門打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七十七章 關門打狗 (1 / 2)

山坡上,化作廢墟的城池已經開始重建,但是廢墟里依舊瀰漫著血腥味和些許硝煙味,那是火炮轟擊過後留下的痕跡,混合起來的怪味隨風飄散,讓剛上來的參軍杜如晦聞過之後覺得有些反胃。

他不是膽小鬼,只是不習慣這氣味而已,看著搭建防禦工事計程車兵,看看這不久之前還屬於高句麗的山城,再回頭看看山腳下、浿水岸邊停泊的炮船,他感受到新式火炮的威力。

從山頭到浿水岸邊,經過光學測距儀測距,直線距離大概是六里,若是十餘年前,官軍的火炮還達不到這麼遠的射程。

所以高句麗特地選在這裡築城,以為多少能在周軍的進攻下多撐上一段時間,結果連一天都撐不過去。

自從上次兩國交戰以來,十餘年時間,周國的軍事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採用新型發射藥的火炮,射程提升了很多,超過了高句麗一方的想象。

雖然新式火炮和炮彈的造價也比之前貴了許多,但朝廷為此花的錢很值得。

昨天拿下的山頭,今日已經開始改頭換面,杜如晦看著已經在山坡上初具雛形的索道,對於工程兵的施工速度很滿意,再過得幾日,索道即可投入使用。

這種索道是由一座座鐵架加起來的鐵纜,鐵纜一頭由蒸汽機帶動(蒸汽機位於山腳),鐵纜上有吊籃(吊鉤),可以往返於索道兩端運送人員或物資。

而索道鐵架因為是用標準鐵件組裝,所以組裝速度很快,立起來的鐵架也很牢固,這種索道之前是用於礦山,技術已經很成熟,還能順便架起電話線,讓山頭和山腳隨時保持聯絡。。

有士兵趕著騾馬上山,騾馬馱著已被拆散的火炮,有炮管、炮架、輪子等,騾馬將這些“散件運上山後,士兵們將其重新組裝成火炮,在山城廢墟上構建炮兵陣地。

炮口對著另一面、東北方向處的山口。

那裡是進出綿延大山的隘口,寬約二里,兩側都是高山,距離山城大概有四里地。

躲進綿延大山裡的高句麗軍隊,想要從這個門戶裡衝出來、對浿水下游數十里外的平壤發動進攻,就得面對杜如晦腳下這座山城。

那麼,官軍為何不在山口下寨,而是要在這山上設防呢?

杜如晦看著眼前地勢,忽然想到了一個戰例,那就是三國時期漢(蜀漢)軍和魏軍的街亭之戰。

街亭在山谷中,兩側的山都很高大,卻有一山名為南山,向下三面皆陡峭,其山正對山谷隘口。

戰前,漢軍是打算在山腳駐軍,當道立寨,扼守隘口,把即將到來的魏軍堵在狹長的山谷裡,對方無法排開陣勢,所以無法發揮兵力優勢。

拼盡全力把對方堵上一段時間,漢軍主力就能趕到。

但是,漢軍主將馬謖檢視地形後,決定把人馬拉到南山上,待敵人前來攻打,然後漢軍居高臨下,把敵人打敗。

副將王平覺得此舉不妥,如同將己方置於死地,多次勸諫。

馬謖卻認為“置之死地而後生”,韓信也是犯了兵家大忌,背水列陣一樣打勝仗,如今將士們退無可退,必能奮力破敵。

魏軍很快殺到,主將張郃是沙場宿將,見著漢軍如此防禦,瞬間明白對方打得什麼主意,於是圍山卻不攻。

山上漢軍雖然居高臨下,卻無法擊敗魏軍,且山上無水源,人、馬飢渴難耐,沒多久便軍心大亂,被魏軍擊敗。

街亭之戰,一直被當做反面例子,教導後來者莫要紙上談兵,杜如晦對這個戰例很熟悉,如今看著己方的佈置,彷彿和當年街亭的漢軍差不多,

雖然官軍也在山下立寨,卻就是不去那山口立寨堵路,如此託大,是不是太過於狂妄了?

杜如晦覺得不是,因為時代不同了,官軍手中有火炮,有電話,有蒸汽機驅動的索道運輸裝置。

山上的營寨(包括火炮陣地),和山下的營寨以電話線連線,炮兵隨時可以根據需要,居高臨下對指定目標進行炮擊。

火炮的威力,今日他可是見識了,只要彈藥夠,敵人來多少死多少。

山上只有蓄水池,且山坡陡峭,但有了鐵纜運輸裝置,山下的糧食、水、彈藥以及各類物資,都能很容易的運上去。

如果當年馬謖有那麼幾門火炮助陣,魏軍是絕對要潰敗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