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杜如晦再度看向山口。
他所在的地區,應該是漢樂浪郡的駟望縣故地,在浿水東岸(浿水在這裡是南北走向),距離下游平壤大概有六十里(水路),躲在群山之中的高句麗軍隊,出擊平壤最近的門戶就是這裡。
然而,有了火炮的幫助,這個門戶對於高句麗軍隊而言是關上的,對方要麼繞遠路,從群山之中繞出來,要麼強攻這裡。
看上去,這山口沒有立寨,高句麗軍隊有機會突破,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官軍之所以不在山口立寨,就是要給對方一個念想,遲遲無法下盡決心繞路出山,等到回過神來,已經晚了。
躲在群山之中的高句麗軍隊,會像一條被關在房間裡的狗,除了捱打,沒有任何衝出來的機會。
此即“關門打狗”。
。。。。。。
薩水入海口處,岸上漢樂浪郡番汗故地,薩水道行軍行營南側,剛登陸計程車兵們,見著簡易車站處一列火車“嗚嗚嗚”從面前經過,不由得愣住了。
又看清楚車上打著平壤道行軍的旗幟,大家只覺得難以置信:
連線番汗和平壤的鐵路修好了?火車通了?
從開戰到現在才過了兩個月,這是怎麼回事?
車站裡負責軍需轉運的軍吏見著這幫剛到的兵抬頭探腦、議論紛紛,嘿嘿笑起來:“怎麼?不到兩百里的鐵路修兩個月通車,很奇怪麼?”
有士兵問:“不對吧,我記著往年修鐵路,五六百里得修個一年,反算回來,兩百里的鐵路,怎麼著都要修四個月。”
“那是以前的事了,朝廷這幾年一直在修鐵路,所以修鐵路的手藝是越來月嫻熟,速度當然越來越快。”
軍吏笑眯眯的說著,滿是感慨:“再說這線路,有司老早就勘測好了,多是平地,施工又不缺物料,說動工就動工,修鐵路的隊伍可是修過徐萊鐵路的老手,一日能修個二十里,當然快。”
士兵們來到鐵路旁,看著鐵路頗為感慨,有人想了想,問:“一日二十里?那修完二百里也就十日?這不對吧?”
軍吏不以為然:“用腦子想想!架橋不花時間的麼?兩個月時間剛合適,兩百里鐵路,火車走一遭,從這裡去平壤,不過兩個多時辰,方便得緊。”
大家看著鐵路,看著正在卸貨的列車,有一種荒唐的感覺。
這大老遠的浮海東征,結果官軍是一邊打仗一邊修鐵路,這種戰法,好像以前都沒有過吧?
據說還種田,這就不說了,必須的,可修鐵路這種事,等打完仗再慢慢修不行麼?現在這急的,好像修鐵路也是在打仗一般。
“你們戰前動員會是不是沒參加?”軍吏開始反問這幫“新來的”,“朝廷都說了,此次東征,就是為了收復漢四郡故地,既然是收復,那就得用心經營,而不是打完仗就走。”
“鐵路可是好東西,輸送糧草、物資能省多少人力畜力?反正遲早要修的,早修好就早用上,對不對?”
“現在是在打仗,可敵人都縮到群山裡的山城去了,我們就趁機修鐵路,等他們回過神來,晚嘍!”
“平原地區有了鐵路,官軍沿線佈防,護著那些屯田的隊伍,再把堡寨修在山邊要道上,高句麗兵躲在山區,再想出來,能那麼容易出來麼?”
這麼一說,士兵們大概瞭解搶修鐵路的好處,見著這延伸到遠方的鐵軌,又有人感慨:“這鐵路修好了,把平原都控制了,那咱們接下來不就是關門打狗了?”
軍吏點點頭:“對呀,關門打狗,咱們把平原都佔了,有大把農田種莊稼,不愁吃不愁穿,高句麗兵有本事一輩子躲山區不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