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天空烏雲密佈,狂風大作,一場暴風雨就要到來,黃州巴口東北,湖畔工場內會議室,林有地正與火輪船攻關小組成員們開會。
五天的假期,今天是最後一天,但所有人都已趕回到工場,聚在一起,為幾個“奇遇”而興奮不已。
這幾天的假期發生了幾個“奇遇”,讓前途迷茫的火輪船攻關小組忽然看到了終點,意想不到的技術突破來得如此之快,讓所有人都激動萬分。
技術員馬和,為大家帶來了蒸汽流量控制的自動調速裝置——離心式調速器,這種自動調速器早幾年就已經在沿海風力磨坊投入使用。
有了自動調速器,蒸汽機的運轉會更加平穩,不需要專人來調節汽門,而機器產生的震動變小,零部件也不容易損壞。
技術員白正,為大家帶來了兩個意外之喜:第一,外部冷凝器,這是一年多以前就在五莊觀投入使用的裝置,能夠降低汽缸的熱損耗,提升蒸汽的使用效率。
第二,基於外部冷凝器基礎上的雙向汽缸,這種雙向汽缸,可以顯著提升蒸汽的使用效率,增加蒸汽機的出力。
而林有地,從大冶火炮工場帶來了最新蒸汽機專利:串聯式雙汽缸蒸汽機,這種蒸汽機的雙汽缸一小一大,比起單缸蒸汽機,對蒸汽的利用效率提升了至少五成。
三個人的發現,聚集在一起,大家很快就意識到,一種新型蒸汽機即將誕生。
雙汽缸蒸汽機,有外部冷凝器,汽缸為雙向作用式,以離心調速器自動調速,這種蒸汽機的效率,恐怕比起現有蒸汽機的效率要翻上數倍。
燒同樣多的煤,新蒸汽機能多產生數倍的力量,這樣的機器,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力士。
他們的火輪船,航速死都提不上來,有了這樣的蒸汽機作為動力,先前遇到的問題,就不會是問題。
短短的數日時間,一切技術問題竟然迎刃而解,林有地坐在上首,看著面前笑逐顏開的技術員,沒有歡呼雀躍,而是一臉嚴肅。
他一直強調,攻關小組不能閉門造車,要緊跟業內潮流,一旦有什麼新技術,就要趕緊了解,即便是專利,需要付費取得授權,該花的錢也得花。
一切,都是為了火輪船的研製,本來大家都以為自己不會閉門造車,結果還是出現了閉門造車的尷尬情況。
自動調速器,耗費了大家多年精力都無法做出來,結果這玩意早幾年就在風力磨坊推廣使用了,大家卻不知道。
外部冷凝器,五莊觀的道長們早就用在蒸釜上,而技術攻關小組也不知道。
問題出在哪裡?
出在林有地自己身上。
火輪船攻關技術小組,本身的“秘級”很高,所以和外界技術交流是“單向”交流,別人是會知道他們遇到了什麼技術難點的,所以陰差陽錯間,出現了類似閉門造車的可笑事情。
五莊觀的“秘級”也很高,攻關技術小組成員不知道對方有何技術改進實屬正常,但林有地不同,他的“許可權”很高,能隨時徵詢五莊觀那邊有何技術進展,卻沒有發現外部冷凝器這種能夠極大提升蒸汽利用率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