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三百零九章 草、草、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零九章 草、草、草... (2 / 3)

之所以有如此名稱,當然有說法:

狀元,其“狀”便是表列取士次第之狀,也就是“榜”,狀元之意不言而喻,比榜首要好聽得多。

榜眼,實際本該是一甲第二名、第三名的稱呼,因為張榜公佈中選進士名單時,狀元在上(榜首),二、三名要分列左右,彷彿雙眼,故而得名。

如今第二名定為榜眼,第三名定為探花,探花又是何意?

按照擬定的流程,殿試結束後,天子會在御苑設宴,宴請上榜進士,然後從進士之中安排數人在苑中折花,是為“探花使”,以花迎接狀元入席。

所以既然一甲不設兩個榜眼,那麼第三名索性就定為“探花”。

而參加完筵席的上榜進士,還要到國子監立好的碑前,刻上自己的名字,以激勵學子努力讀書。

科舉的相關制度十分詳細,許多流程都無據可考卻又安排得頭頭是道,所以百官好奇之餘,不禁在想這是何方高人指點?

當年太祖(宇文泰)行六官制,靠的是蘇綽(封美陽伯)、盧辯(封范陽公)等飽學之士依照《周禮》定策,雖然科舉制的複雜性比不上六官制,但能想出這麼多名堂的人,到底是考據了何種典籍?

官員們都知道,科舉制的擬定,禮部尚書劉焯出力不少,但據其閒談所說,很多細節並不是他提出來的。

所以這都是天子一個人想出來的?

許多官員都看向御座上的天子,其中也包括楊濟。

明德年舉辦的科舉,其制度基本照抄大明的科舉制,這一點楊濟很清楚,因為就是他為宇文溫出謀劃策。

但在那一世,他未曾有資格進入殿試,對於殿試以及之後的流程只是道聽途說,所以,殿試之後的具體流程,都是他提出建議,由天子拿主意。

讓楊濟意外的是,天子居然真就全程給試卷“糊名”,即便親自御覽也不拆封,所以接下來的狀元,有可能點中世家子弟。

天子行科舉,就有以此取代九品中正制的用意,按說第一次殿試,應該選個寒門出身的狀元,以此向天下讀書人傳遞一個資訊:

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士族的時代就要結束了。

但天子為了彰顯科舉的“公平、公正”,閱卷時試卷就是要糊名,那麼一會點出的狀元若是世家子弟....

楊濟不認為天子會覺得不快,因為對方既然要“公平”,自然就會接受任何一種結果。

正思索間,耳邊傳來喊聲:

“一甲第一名,狀元.....”

“京兆考生....”

“范陽...盧楚!”

話聲剛落,許多官員不由驚歎一聲,以至於殿內頓起波瀾,楊濟瞥了一眼左右,發現許多官員面帶喜色。

“一甲第一名,狀元,京兆考生,范陽盧楚!”

呼喊聲依次向殿外傳去,向太極門傳去,平添一分氣勢,楊濟再次看向御座,見天子面色如常,隨後收回視線,作若無其事狀。

朝廷行科舉,考試選拔人才,許多官員對此大加抨擊,覺得僅以考試選拔人才太過偏頗,體現不了人才的“品行”、“風度”,甚至說以分數定前程太過武斷。

說來說去,潛臺詞還是說九品中正制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