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三百零二章 打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零二章 打聽 (1 / 2)

碼頭,分客貨兩個區域,各自靠泊著許多火輪船,杜淹此時是在貨運碼頭裡轉悠,一座座蒸汽起重機轟鳴著,不停裝卸著貨物,他對這嘈雜場景十分適應,和別人的交談絲毫不受影響。

杜淹因為公務的原因,和渭口港官吏算是熟悉,所以他問問題,別人也願意回答,不過不該問的問題,杜淹不會問,問了,別人也不會說。

火輪船問世迄今不過數年,但已經深深影響到大家的日常生活,僅就官員而論,大家從長安出發去外地公幹、上任,基本上都乘坐過火輪船,

譬如從長安去河東、並朔,以前是從同州——蒲津河段過河,走的是陸路,現在都是在渭口或蒲津坐船,走水路,晝夜兼程,省時省力。

雖然火輪船的毛病是吵,但客船的設計儘可能避免客艙靠近機艙及水輪,所以除非特別挑剔的人,一般都能忍。

隨行人員、家眷,所有人的起居都在船上,兩三日時間就能抵達目的地,可比騎馬趕路要強得多。

通濟渠、永濟渠的通航,使得火輪船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河北、河南、兩淮、江南,天南地北的官民出行,都越來越依賴火輪船,貨物輸送就更不用說了。

運河加上火輪船,使得關東物資輸入關中愈發方便,只是有一處天險作祟,使得黃河中下游河段航運脫節。

那天險就是有中流砥柱之稱的砥柱山。

砥柱山河段,水流湍急,行船十分危險,即便有了火輪船,想要透過砥柱之險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關中、關東之間的人員、物資往來,要經由水陸轉運。

水陸轉運終究麻煩,若是沒有如鯁在喉的砥柱山,滿載物資的火輪船從永濟渠、通濟渠入黃河後,可以直接抵達渭口、或者前往河東甚至河套地區,反之亦然。

所以,這根魚刺要怎麼拔,引發許多議論。

朝廷有猛炸藥,開山劈石異常犀利,如今橫貫太行山東西、連線晉陽和鄴城的井陘,連線蜀地和關中的蜀道,連線山南荊襄和關中的武關道,都是靠猛炸藥才得以拓寬。

又有翻越伏牛山、連線荊襄和洛陽的三鴉道,同樣也是靠著猛炸藥拓寬、截彎取直。

既然猛炸藥這麼“猛”,大家都想將砥柱山炸掉,把這根插在黃河河道上的刺拔出來。

杜淹不太懂河道疏浚之事,但他也覺得這砥柱山是該解決了,卻有些疑惑:“這是個好主意.....莫非還有難處?”

“沒錯,杜兄想來也見過砥柱山,這山屹立河中數千年不倒,可見其質地堅硬。”

那吏員和杜淹很熟,所以相互間稱兄道弟:“這質地堅硬,不是說猛炸藥炸不開,問題是炸斷之後,整座山倒在河裡,搞不好就如滾水壩擋在河道上一般。“

“屆時水位上漲,沿岸地區受災不說,日後再想將其炸碎,可山體都倒在河裡,又如何炸得了?”

“呃....那先把水面上的山體炸碎,將碎石運走,如此一來不就安全許多?”

“說得沒錯,問題是如何將碎石運走?這炸藥一炸,碎石到處亂飛,滾落山腳就直接入河,屆時誰也說不準會有多少大塊碎石堆積在河中,所以一直都在琢磨應對之策。”

杜淹聞言默默點頭,他在南中,參與主持東川銅礦的大開採,自然就要用猛炸藥開山修路,以便人員物資進出,炸開的碎石滾落山腳,可以從容處理,但落到河裡,就只能祈禱碎石被河水沖走而不是堆積起來。

砥柱之險,如鯁在喉,能解決的人,必然前途大好,但這功勞可不是那麼好拿的。

他在思索,那吏員繼續說著:“還有,莫要以為砥柱之險只是那突出水面的山峰,實際上砥柱山周圍、河面以下,還有暗礁,與砥柱山一道使得河水形成三股激流,形同三門,構成砥柱之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