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懸瓠,豫州總管府考試院,觀察使楊濟正在監督試卷的選題事宜,試卷選題由禮部選定的主考官主持進行,根據考試級別的不同,選題的難度也有不同。
那一世,大明的科舉,正式考試是鄉試、會試、殿試,但在鄉試前,還有個“小考”,也就是童子試,算是參加鄉試前的資格考試,所以,這個時代的科舉,同樣以此分為四級。
如今的科舉,除了最高一級的殿試比較特殊,其他三級考試的試題,原則上都不由考官擬定,而是考官從題庫中抽取,名為“統一出題”,又稱“統考”。
試題的抽取過程形同抽獎,也就是“抽號”。
眼下,楊濟現場監督選題,選題的抽號方法很特別,是用輪盤來抽:
一個水平放置的轉盤,中間高邊緣低,盤分十二格,即地支十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格對應一個字。
轉盤轉動,然後在其圓心上方投下鐵珠,鐵珠滾到哪個格子,就記下這個格子的字,譬如“巳”。
再連續投三次,得仨字,譬如依次得“卯”、“寅”、“酉”,那麼前後四次抽得的字,依次排列成為“巳卯寅酉”。
這就是編號,據此可在題庫查到對應題目內容及答案。
十二字,投四次,其排列組合有二萬單七百三十六種結果(編號),沒有超過題庫對應類別的題目數量,故而不會出現空號。
所以考試出題,題目不需要主考官來擬定,都是從題庫“抽號”,而題庫的實體,是堆積如山的無數小冊子,由禮部校對、定版、刊印。
題庫的題目數量浩瀚如海,根據考試級別分類,足夠每次考試所需,而題目的數量,每年都會增加。
這樣的題庫可不簡單,是禮部組織大量學者,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擬定的知識點及考點出題,然後將題目匯總。
選題是從題庫裡“抽號”,如此一來,主考官實際上不會對題目的擬定有什麼實質影響,天下各地的同等級考試(童子試、鄉試),其難度都能保持一致。
不會出現某地因為主考官比較挑剔、導致所出題目特別難的情況,也不會因為某主考官過於寬容,導致出的題目難度下降。
如此設計,煞費苦心,效果如何,有待觀察。
楊濟如是想,他作為觀察使,當然要監督試卷的出題以及印刷,而肩負監督之責的人,還有御史臺的御史,此刻在場的御史為骨儀,算是和豫州懸瓠有緣。
骨儀祖上來自天竺,所以樣貌有別於中原人士,為人剛正不阿,有風骨,在御史任上多有彈劾,讓許多官員聞之色變。
此刻,骨儀和楊濟都盯著主考官往轉盤裡投鐵珠,抽出來的號碼,由吏員進行登記,並且由另外兩人核對。
登記好的號碼,會由另幾名吏員進行整理,然後對照條目,在題庫(小冊子)裡找出題目及答案,接著交由主考官核實,當天就交由印刷場進行試卷的印刷。
整個過程,相關人員都要對外“隔離”,不得與外界接觸,日常起居有專人負責,接受監督。
試卷印刷過程也要接受監督,官府會派出士兵將印刷場圍得水洩不通,當試卷原版抵達之後,所有印刷場員工,就會與外界隔離。
他們要爭分奪秒,進行排版、試印、勘誤、再次排版、試印,確定無誤後定版,開始批次印刷,趕在開考前將試卷印刷完畢。
屆時,官軍會押送考卷抵達考場,誰敢衝撞隊伍,誰就要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