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二百九十章 起跑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九十章 起跑線 (2 / 2)

僵化的科舉,實際上變成了慢性毒藥,毒害的是整個官僚機構,損壞的是國家的未來。

“偏重人文倫理,輕視其他學科,搞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以朝廷要修改曆法,居然要尋求西洋傳教士的協助,這算什麼?”

“中原先發明的火藥,先投入實戰的火器,搞到後面,還得靠從西夷沉船打撈的紅夷大炮助陣,臉紅不?”

“三寶太監下西洋,寶船船隊是何等的威武雄壯,南洋諸國低眉順眼,結果呢?到後來南洋全給西夷佔了去,家門口的臺灣也給人佔了,這不是敗家麼?”

宇文溫的話,迴響在楊濟耳邊,他放下《考試大綱》,看向舷窗外。

科舉的問題,他和宇文溫有過多次討論,

科舉,是一項人才選拔制度,選出來的人才不合用,問題不是在於考試選拔這個制度不好,而是考試內容僵化,然後選拔出來的人才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培養,所以隨著時間流逝,科舉變味了。

變味的科舉,選拔出來的所謂人才,全都是為了當官而讀書的人,這樣的人是官迷,為了向上爬不惜結黨營私,然後黨同伐異,對於國家沒有任何好處。

所以,科舉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僵化的考試內容,出在“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兒”,出在八股文。

出在朝廷的用人需求:上邊需要選拔怎樣的人才,學子就會變成那樣的人才。

朝廷只考四書五經,認為“半部論語治天下”,那麼選拔出來的人才,就只會四書五經,必然導致其他雜學式微,必然出現文貴武賤。

科舉存在的弊病,楊濟和宇文溫議論得很清楚,那麼,明德年間誕生的新科舉,會是怎樣的人才選拔制度呢?

楊濟很想知道效果如何,天子任命他為學政觀察使到河南監考,正是有這一用意在裡面。

需求決定“供應”,朝廷需要什麼樣的官員,就決定了選拔制度選上來的人有什麼樣的才能。

四書五經成書的年代,可沒有蒸汽抽水機、蒸汽起重機、火輪船,沒有流通券、有軌馬車、大型礦場和工場,沒有各種貿易公司,沒有各種輪船招商局。

國家越來越離不開這些新式技術、新式裝置以及新興產業,執政者想僅靠著四書五經治天下,根本就不現實。

一個只會“之乎者也”、掉書袋的官員,面對各類新式技術、裝置及新興產業,只會如愚夫般不知所措。

朝廷需要“新式官員”,所以新的科舉制度,必須選拔出“新式人才”。

那些經學傳家的世家子弟,面對一個全新的時代,面對蒸汽機、火輪船以及各種變革,其原本具備的學問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和寒門子弟一樣,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對此,楊濟頗為期待,想要看看全新的學政、全新的科舉制度,最後會為朝廷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