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九十章 遼澤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章 遼澤 (1 / 2)

寒風中,巡察邊防的營州總管楊濟站在一處土丘上,藉助千里鏡,觀察著眼前大片白雪皚皚的野地,左右是人數眾多的騎兵。

有逾千騎作為護衛,楊濟不怕在這遼澤邊緣遭遇高句麗遊騎而出意外,此時,看著一片望不到頭的遼澤,楊濟不知該用何種詞彙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遼澤,是遼水流域的大澤,位於遼水中部地區,因為這裡地勢低窪導致排水不暢,夏秋多雨季節遼水暴漲,於是形成一個個大小湖泊,千百年來俱是如此,形成了橫跨兩三百里的泥濘大澤。

遼澤宛若一道天塹,分割出了遼東、遼西,而正是因為遼澤的存在,讓中原朝廷想要對遼東用兵困難重重。

泥濘難行的遼澤,對於軍隊的後勤運輸來說是災難,輕騎橫穿遼澤不是不行,可大軍行進時需要的眾多輜重只能靠車拉,而馬車想要穿過遼澤就得事先修路。

戰時修路,待得路修好、輜重通行無阻,白白浪費許多時間,而遼東戰事尚未分出勝負,冬天就快到了,中原兵馬只能撤軍。

待得來年再戰,上一年修好的路已經損壞大半,一切又得從頭再來。

楊濟現場考察遼澤,切身體會到遼澤對於遼東攻略的“副作用”,然而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想要在陸地上對遼東用兵,就得想辦法克服遼澤這一“天塹”。

往來遼西、遼東之間,有兩條道路,分別位於遼澤的北面、南面,故而稱為“北道”、“南道”。

這兩條道路避免橫穿遼澤,省去了泥濘之苦,但佔據了遼東的高句麗為了防備西來周軍,肯定會在南北兩道要地設定據點,這就對周軍的作戰造成了不利影響。

楊濟仔細研究過遼東地形、高句麗的城池分佈,覺得還是走海路的辦法好,如此一來可以繞過高句麗的遼東防線,橫渡大海直取敵國國都平壤。

這種戰法最犀利,但僅限於軍事層面而言,對於將領們來說,仗打完就結束了,但對於有意經營遼東及朝鮮半島的天子來說,這只是第二場戰爭的開始。

更麻煩的“治安戰”接踵而至,一旦應對不當,足以讓以往在遼東的所有勝利化為烏有。

這就是治軍(打仗)和治國的區別。

楊濟當然知道高句麗並不是什麼不可戰勝的無敵強國,而數百年來,中原朝廷也不是沒有對遼東用兵,也不是沒有打過勝仗。

漢末三國時,公孫氏盤踞遼東,屢次擊敗高句麗,後一度臣服曹魏,成為魏國的遼東太守,待到公孫淵時叛魏自立稱燕王,於是招來魏軍討伐。

公孫淵自立前已經擊敗過魏軍,但此次領兵討伐的是太尉司馬懿,公孫淵哪裡是對手,兵敗身亡,家業盡毀。

先前被打得抱頭鼠竄的高句麗趁機撿便宜。

到了西晉末年,中原大亂,高句麗試圖趁機開疆擴土,侵佔遼東甚至遼西,結果迎頭撞上了慕容氏。

慕容氏的燕國實力強勁,為了騰出手來逐鹿中原,便要先解決身後狼子野心的高句麗,於是先發制人。

燕國位於遼西,發兵進攻遼東,如何經過遼澤是無法迴避的問題,直接穿越不利於作戰,所以當時燕軍的進軍路線有兩個選擇,那就是遼澤南北兩端的“南道”、“北道”。

北道寬闊平坦,方便大軍行走;而南道則狹窄險要,不利行軍。

高句麗這邊覺得燕軍一定不會去南道自討苦吃,於是將主力集結在北道守株待兔,南面是虛張聲勢的偏師。

結果燕軍主力走的是南線,一路勢如破竹,甚至攻破高句麗國都,大掠而回,走北道班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