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州柳城,北風呼嘯大雪紛飛,新任營州總管楊濟,在城旁新建的宿營地巡視,營地裡有成排的木屋,全都是最近趕建而成。
聯排木屋散發著木頭的獨特香味,因為有了充足的木材和鐵釘,這些木屋在不到半個月時間就全部完成,建設速度很快。
此時,營地裡炊煙裊裊,有許多服飾異於中原的男女老幼在各排木屋營地裡進進出出,見著楊濟一行來了,一個個定定的看著。
這些人的目光之中有迷茫、有害怕、有好奇,也有躲躲閃閃,楊濟也看著這些靺鞨部民,又看看陪同參觀的靺鞨各部首領,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
楊濟還在赴任路上時,這些靺鞨部落首領就帶著數千部眾南下,拖家帶口,舉族遷移,抵達營州。
這些部落居住在營州以北數百里外的扶余城(故址)附近,之前沒怎麼和周國營州官府接觸過,此次忽然南下,雙方是第一次正式接觸。
靺鞨部落首領是靠著和往來南北逐利的商賈打交道,大概得知營州的情況,聽聞周國營州的地方官很和善,加上一系列原因,才帶著部眾南下投奔周國。
然而他們剛到營州不久,營州的總管就換了人,靺鞨首領們不知道新來的大官品行如何,而新來的大官楊濟也不清楚這些靺鞨首領內心在想什麼。
大家都是初次見面,彼此之間不清楚對方的情況,所以楊濟覺得長篇大論說場面話沒意思,搞不好還會適得其反。
他在嶺表任廣州總管,和各地俚僚部族打過交道,知道要如何恩威並施,如今在這寒冷的遼西,看著同樣語言不通、生活習俗不同的胡人蕃部,他決定按“套路”來。
雙方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交談時引經據典沒有意義,楊濟認為雙方要短時間內建立起最基本的信任,就得靠實際行動來促成雙方的“互信”。
實際行動是什麼?
展示實力,但光展示武力不能解決問題,還要展示另一種力量,那就是“衣食住行”方面,楊濟要讓靺鞨部落知道投奔周國會有什麼實實在在的好處。
最重要的是“住”,只有住得好,人心才能安定。
住得好指的是靺鞨部落在新的宿營地能夠有效禦寒,這個問題解決起來有些麻煩,因為如今就是嚴寒時節,沒那麼多時間來建房。
營州官府為這些來客搭起木屋,靺鞨部民一家老小住在木屋總算是有了個像樣的家,但要靠這種應急搭建的木屋渡過漫長的寒冬有些困難。
於是靺鞨部民們按照自己的生活習俗,將住處進行了“修改”。
在木屋裡增加了火炕。
靺鞨各部生活在營州以北的廣闊地區,每年冬天,各地的氣候比營州更寒冷,而靺鞨人既然能夠在如此寒冷的地區生存下來,自然有獨到的取暖手段,那就是火炕。
當然,靺鞨人的火炕實際上是火炕的雛形,不過取暖的原理差不多,搭建起來也很方便。
這麼一改造,周國官員有些哭笑不得,因為柳城已經普及了火炕,城內軍民所使用的火炕,比起靺鞨人的“原始火炕”取暖效果好得多。
周國為靺鞨部落搭建的木屋,事後還會補上火炕,只是因為溝通的問題,出現了些許誤會,靺鞨人自己就把火炕弄出來了,但效果比起真正的火炕來說差了些。
火炕,可以看做是磚石搭建起來的中空土床(榻),有灶臺燒火,火焰和煙氣加熱土床,人坐(睡)在上面就會覺得很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