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敵騎三百出頭,己方騎兵差一人到百,一比三的劣勢,正常來說,不該上去攔截,因為兵法有云“窮寇勿追”,在沒有兵力優勢的情況下,強行攔截只會讓己方傷亡慘重。
這是李靖的判斷,他奉舅舅韓擒虎之令,帶著不到百騎攔截潰兵,特地從北面繞過左城,攔截潰逃的敵兵,來個摟草打兔子,結果卻撞見數百騎兵北逃。
自己帶的騎兵不多,直接攔肯定是攔不住了,搞不好還會全軍覆沒,可看樣子,這夥騎兵之中怕不是有大人物。
想到這裡,李靖的心跳猛然加速,他跟著舅舅出征,可不是單純為了見識何為打仗,若是有機會立功,他可不會猶豫不決。
奈何,奈何幾次有機會他都抓不住,前不久的寧平故城之戰,敵軍主帥、奸相尉遲惇落荒而逃,李靖跟著兄長李藥王策馬追擊,好幾次逼近對方,卻就是追不上。
李靖血氣方剛,和其他同齡人一樣渴望建功立業,如今見著有可能是幾個大人物從面前開溜,那裡會甘心。
但不代表他會冒冒失失衝上去,李靖開始琢磨該如何以最小的損失,把這股逃命的騎兵吃掉。
兵法有云:歸師勿掩、窮寇勿追;
兵法又云:圍三闕一;
兵法再雲: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兵法還雲: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兵法什麼都說了,所以現在該如何破敵?
熟讀兵法的李靖,之前沒有任何帶兵打仗的經驗,所以即便和舅舅韓擒虎談論兵法能夠說得頭頭是道,但他可不敢沾沾自喜。
戰國時,趙國的趙括紙上談兵能說得其父趙奢無話可說,但這又如何?
後漢末年,天下三分,蜀漢將領馬謖於街亭遭遇曹魏名將張郃,別出心裁山上立寨,結果如何?
李靖覺得若要成為名將,紙上談兵只會害人害己,只有親自帶兵打仗並不斷積累經驗,才是正道,而現在,他就面臨著經驗不足的問題。
要把兵書上的知識轉化為切合實際並行之有效的戰術,就得靠經驗,李靖經驗尚淺,但他不甘心就這麼坐視一群大人物從面前溜走。
思索片刻,他很快有了主意,示意部曲督近前。
部曲督,是部曲中的將領,跟隨李靖打草摟兔子的部曲,當然是行軍總管韓擒虎的部曲,此次奉命出擊是協助郎主外甥立軍功.
而聽得李靖的策略,那部曲督驚得目瞪口呆:
“三郎君,這..這樣也行?”
“行,肯定行!”
“可是..可是敵眾我寡...”
“無妨,定然能夠破敵!”
。。。。。。
向北疾馳的騎兵隊伍,有六十五騎離隊,拐向右側(東面),去攔截試圖騷擾己方的敵騎,雖然敵軍兵力明顯處於劣勢,卻不依不饒分兵衝過來攔截。
若己方所有人都與之糾纏,會導致速度下降,橫生枝節。
對方的意圖,就如幾匹狼對付大群綿羊那樣,不斷在外圍襲擾,迫使羊群移動減慢,以便為更多的狼趕來圍攻羊群爭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