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二百六十章 見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六十章 見解 (3 / 3)

“何以見得?”宇文溫問道,他知道答案,卻在裝瘋賣傻。

王頍見對方裝做不知,也裝作解答:“大王,經書傳家曰世家,世家子弟之中,多得是滿腹經綸之人,論起考試,寒門子弟考得過他們?”

王頍的觀點,就是即便實行考試選拔,世家子弟也不怕,這些人從小生活優渥,而且家教良好,寒門子弟可能要六七歲才開蒙,世家子弟卻極有可能在三四歲就開蒙了。

他們每日都可以得到學識淵博的長輩或先生教導,家族有傳了數百年的大量書籍,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馬上得到認真講解,還能有大量的名家真跡拓文來臨摹、練習書法。

這樣的讀書環境、條件,寒門子弟比得過麼?

一個三、四歲就開蒙的世家子弟,每天都有充足的時間看書、練字,即便到了晚上,也用得起價格不菲的蠟燭來照明,日夜勤奮讀書。

那麼過了十年,世家子弟十三、四歲時,已經能寫得一手好字,作得好文章,言談舉止得體,眼界和見識也不錯,同齡的寒門子弟,比得了麼?

對於這一論點,宇文溫提出了質疑:“二劉可不是世家子弟,還有許多人,寒門出身卻依舊滿腹經綸。”

“那又如何?二劉在官場上,鬥得過誰?”

王頍點出了最關鍵的問題,他不清楚宇文溫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既然對方想聽,他就發表自己的見解。

當官,是天下絕大部分讀書人的夢想,而當官,不是那麼容易的。

世家子弟入仕,其同僚、上級之中,有許多人可能是他的姻親、連襟、族人,也有許多人是他父輩、祖輩的門生故吏,而寒門子弟入仕,官場人脈少得可憐。

官場傾軋,人多勢眾的那一方總會佔據上風,世家出身或與世家關係匪淺的官員其人脈深厚,如果真要對付寒門出身的官員,就像貓玩老鼠一樣輕鬆。

劉焯、劉炫並稱“二劉”,在學問上沒人是他倆的對手,可是這些在學問上落於下風的人,在官場上卻能將“二劉”排擠得鬱鬱寡歡。

王頍又舉了個例子,他聽人說,當年周隋兩國對峙,劉焯在太學任助教時,數次上書,想要將自己精心編制的新曆法獻給朝廷,試圖與沿用《大象歷》的隋國區分高下。

結果劉焯的上書如同石沉大海,沒有任何訊息。

是他的歷法精度不行麼?

不是,是有人作梗,故意壓制劉焯,那些人編制不出這麼好的歷法,卻不想讓劉焯有出頭的機會。

劉焯心知肚明,卻無可奈何,因為沒人看重他,故丞相尉遲迥,倚重的文官都是山東士族、河北豪族出身,不需要劉焯這種“腐儒”。

做學問和當官是兩回事,天下各地的讀書人,做學問能達到劉炫、劉焯這個程度的有幾個?二劉入仕鬱郁不得志,其他寒門子弟若沒有靠山,能好到哪裡去?

而說到考試,從總體來說,寒門子弟必然考不過世家子弟,更別說那些家境不好的平民出身學子,這些學子連不務農活以便專心讀書都做不到,拿什麼和世家子弟競爭?

所以,王頍關於認為“考試選拔人才”這一構思根本就達不到預想的效果,而宇文溫若為此投入大量資源,實屬得不償失。

若如此行事,必然引得世家、高門、著姓不快,平白無故讓對方子弟厭惡,他們之中也許有人考慮過投奔西陽王,一旦想清楚宇文溫的打算,自然也就打消了念頭。

這種事情做了沒好處,反倒讓人厭惡,何苦來哉?

當然,王頍的長篇大論是建立在一個假設上,那就是宇文溫編制《教學大綱》,最終目標是為了推行考試選拔制度。

“所以嘛,寡人時常強調,不要聽風就是雨,王參軍的思維如此之發散,萬一將來報道出了偏差...呃,萬一有了什麼不該有的傳言,那就不好了。”

宇文溫醞釀完畢,即將開始反擊,他要好好重新整理一下王頍的“三觀”,不然顯不出自己的手段。

“王參軍,可曾聽說過‘教育產業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