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二百六十五章 白日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六十五章 白日夢 (3 / 3)

以五姓七望之一的范陽盧氏來說,科舉剛開始推行時,盧氏有些不適應,但從中唐起,盧氏子弟就成了“進士科專業考試戶”。

唐代的進士科考試難度很高,想要得第很難,所以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但這卻難不住范陽盧氏的子弟。

世家高門,是這個時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階層,想用考試來難住他們,簡直就是妄想,而隨著科舉考試難度的增加,反倒是教育程度較差的寒族士子被難住了。

唐代科舉,打不破世家高門的政治地位,僥倖得第的寒族士子,在官場上舉步維艱,不得不依附於權貴門下,成為對方的走狗。

而要參加科舉,需要獲得權貴的推薦,許多寒族士子還沒考試就已經成了權貴的走狗。

唐代的科舉,無法改變門閥政治的現狀,而改變這一現狀的人,是科舉落第、在長安城門憤而寫下《不第後賦菊》的黃巢,是殺人如麻,在白馬驛將朝廷公卿扔進黃河的朱溫。

晚唐的兵災、藩鎮割據,將世家高門屠戮一空,從此元氣大傷,綿延了數百年的高貴家族,這才徹底斷了生機。

簡而言之,想要瓦解門閥政治,實施大屠殺比實行科舉來得乾淨利落,“見效快、不復發”。

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實施大屠殺的主謀成了“為王前驅”的可憐人,為別人做嫁衣。

朱溫在白馬驛屠殺朝臣,許多世家高門出身的大臣,被投入黃河之中,史稱“白馬驛之禍”,而朱溫隨後建立的梁國,在他死後沒多久便滅亡了。

同樣的一幕,南北朝時也發生過,那就是元魏爆發“六鎮之亂”後的“河陰之變”,靠著平定叛亂起家的軍閥爾朱榮,在洛陽郊外的黃河南岸(河陰),屠殺幼帝、皇族以及百官公卿逾兩千餘人。

這一場大屠殺,把出仕元魏的漢族世家高門以及大族全都殺得精光,爾朱榮的威風讓天下人顫抖,而後果,也讓爾朱氏無法承受。

河北漢人豪強以及山東世家因為這場大屠殺,堅定決心投靠收攏六鎮流民、野心勃勃的高歡。

這一股力量聚集起來後,表面上看起來和爾朱氏的力量相比還很弱小,但最後的結果,是爾朱氏被高歡擊敗,幾乎被趕盡殺絕。

殺人解決不了問題,除非殺人者能夠殺盡天下反對者,但這不可能,所以還得溫水煮青蛙。

宇文溫覺得門閥政治是毒瘤,必須清除,但搞大屠殺必遭反噬,自己辛辛苦苦忙來忙去卻是“為王前驅”,那又何苦來哉?

所以要費盡心思琢磨出一個溫水煮青蛙的方法。

方才一番辯論,王的質疑沒有錯,世家高門受教育程度最高,想靠考試來限制對方子弟入仕,這就是痴人說夢,而堂而皇之推行考試選拔制度,會被世家高門厭惡,無法吸引這些家族的精英人才來投奔。

這些精英不來投奔他,無所謂,可若是投奔他的對手,那就有所謂了。

宇文溫的對手有誰呢?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擋在他前進路上的人,全都是敵人。

所以在實力強悍到一定程度以前,要晦光養韜,世家高門在教育上有絕對優勢,那麼他就先挖牆角,辦法就是用“專業教育機構”,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一大群“應試教育專業考試戶”。

這樣的行為,以“民間教育機構”求學社來牽頭,世人可能認為這種行為極其市儈,是求學社的大東家西陽王想錢想瘋了、拍腦袋想出來的賺錢手段,而不是挖人牆角的鋤頭。

由民間團體來推行“教育革新”,可以繞開官府,繞開朝廷內的勾心鬥角,宇文溫甚至不需要藉助杞王的資源,自己就能推行這種“教育革新”。

如果他自己的勢力發展勢頭良好,也許待得羽翼豐滿時,不知不覺中擴充套件的“教育革新”,已經培養出一群論考試不輸世家高門子弟的“考試型人才”,到時候再見機行事。

前提是,他能活到那個時候,真的有機會問鼎。

掩體外“轟隆”一聲巨響,將宇文溫的白日夢震醒,不遠處爆炸的轟天雷,震得掩體頂棚落下些許沙土,宇文溫拍了拍兜鍪,將水壺收好。

透過小窗望向掩體外的塵土飛揚,他可不覺得作白日夢有錯,因為內心深信不疑:總有一天,白日夢會變成現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