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二百六十一章 商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六十一章 商機 (2 / 3)

人分貴賤,階層各有不同,除去武人勳貴不說,位於地位上層的是世家、高門、著姓也就是士族,位於中層的是寒族,位於底層的是平民,再低的就是賤民。

平民百姓,大字不識一個,不影響他們耕田、種桑、養蠶、打漁、紡織,木匠、石匠等工匠,有師徒傳授的口訣,即便不認得幾個字,也不影響他們做活。

大家都是文盲,不影響娶妻生子傳宗接代,而平民百姓家境窘迫,一年都吃不上幾口肉,根本就沒能力脫產去讀書,而讀了書也沒什麼用,因為想要入仕實在是太難了。

所以從整體角度來說,平民根本就沒有動機和能力來購買知識。

而對於士族來說,他們需要知識,也有充沛的財力,看上去有“極強的購買力”,可實際上對方根本就不需要“外購”。

世家、高門、著姓,有祖傳的學問,有祖傳的典籍,族中各代長輩之中基本上都有飽學之士,有師資雄厚的宗學、族學、私塾,他們的子弟,不需要“外購”知識。

兩個階層都無法開啟市場,就剩下位於中間的寒族。

所謂寒族,不是窮得冬天沒有衣服穿而受寒的階層,寒族又稱寒門、庶族,是介於士族和平民之間的階層,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寒族庶族就是普通的中、小地主。

士族把持著官場,有政治特權,所以下品無士族的同時,是上品無寒門,寒族沒有政治特權,想要保持家族地位一直興旺下去就得有人當官,但這很難。

族裡沒人當官,就是官府魚肉的物件,數百年來,天下各地無數寒族家道中落,富不過三代,與此同時又有新的寒族出現,奮力掙扎著要向上爬,卻大多不如意,然後還是富不過三代。

世家之所以為世家,往好了說是經學傳家曰世家,直白點說就是要靠“累世為官”,而想要當官,理論上除了武勳,就得“有才學”,也就是學問出眾。

九品中正制下,想當官得看閥閱、家世、郡望,剩下一點渺茫的機會,就是學問出眾,對於寒族來說,除非以武勳入仕,否則要想以文入仕,基本上是競爭不過士族的。

唯有學識這一根救命稻草,是最後的機會。

族中子弟寫得一手好字,做得好詩、好文章,以文學之名讓郡守、刺史“耳熟”,繼而有機會參加地方官舉辦的遊宴,和各位英彥談經論典,給地方官留下一個好印象。

不停地加深對方的好印象,那麼被其舉薦、徵辟入仕的機會就來了。

各地的寒族子弟為了這渺茫的機會爭破頭,想要脫穎而出,拼命讀書就是不二選擇,寒族能請得起先生教書,也能夠創辦族學、宗學,就讀的子弟眾多,但總體而言,比起士族的教育水準差了很多。

他們請不來名師,族學、宗學裡的藏書數量少、質量差,都是不知傳了多少手的手抄書,錯字、漏字、別字一大堆,比起士族家傳的“原版”,那可寒酸得多。

書的內容不對,學得越努力以後越倒黴。

教材不行,師資也不行,對於一個學子來說,開蒙很重要,這就像起房子,房基不牢,房子起不高,而一個有耐心、會給幼童開蒙的老師,可遇而不可求。

對於士族來說,幼童的開蒙老師大多是自己的族親甚至至親,這些人經常給族中子弟教書、開蒙,很有經驗,而請來的名師也會認真負責,盡心盡力。

寒族請來的先生呢?也許滿腹經綸,但未必是一個好老師,未必是一個會開蒙的好老師。

寒族子弟,在開蒙這第一步就輸了,教材、師資跟不上,往後的寒窗苦讀,除了罕見的天賦異稟者,其他人和士族子弟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士族子弟即便不靠閥閱、家世、郡望,光靠學問也同樣能輕鬆壓寒門子弟一頭。

而以寒族的家境,即便請不來名師,也能讓子弟到名師門下拜師求學,然而並不是每個家族都有充沛財力,讓子弟遠赴數百里上千裡外,在名師門下求學,更別說一學就是十餘年。

所以寒族的教育情況,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體來說,需要好老師、大量的書籍,卻大多無法如願,這不是宇文溫信口雌黃,而是有充分的事實依據。

黃州書籍暢銷各地,書商們和各地欲興族學的豪強、大族頗有來往,在閒談之中,他們能感受到這些家族對於老師、書籍的渴望。

這樣的反饋匯聚到西陽,形成文字出現在宇文溫的書案上,讓他看到了一個商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