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六十六章 一葉知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六章 一葉知秋 (2 / 2)

永嘉之亂,衣冠南渡,掌握了雅樂的晉國樂工,因為天災人禍傷亡慘重,倖存的分為兩撥,一撥逃離洛陽南下進入荊襄之地,為東晉所用,歷經宋、齊、梁的朝代變更。

另一撥樂工沒能逃離洛陽,為北方各勢力擄掠,隨著朝代變更,流離失所,許多樂曲、樂器已經失傳,無論南北,雅樂經歷幾次分崩離析,多有遺失之處。

要想修正雅樂,得把南北雅樂合在一起研究,可這樣也很複雜,南朝雅樂只是缺失,而北朝的雅樂不但缺失,還摻雜了諸多胡音。

北朝魏國分裂為東西魏,東魏為高齊所代,西魏為宇文周所替,周武帝聘突厥阿史那氏為後,陪嫁的嫁妝中,有為數眾多的西域樂工,故而周樂又引入了龜茲的樂曲。

周滅齊,北朝雅樂再度一統,周樂已經摻雜著許多胡聲,而南朝的雅樂,又增加了清商新聲,如何去偽存真,如何修補缺失,就是問題所在。

純粹的學術問題,楊堅聽了就頭大,再不甘心也只能等,畢竟事關國體,要是為了趕時間結果出紕漏,那就會貽笑大方,史書留名。

識音之士為了“樂議”,爭得是不可開交,誰都引經據典言之鑿鑿,聽起來都很有道理,結果意見大多對立,楊堅看著奏章左右為難,都不知道該聽誰的。

這種事就由識音之士去爭,何時爭出結果就何時定下來,不過楊堅卻有些擔心,因為他從這件事察覺出一些端倪:結黨營私!

樂議,各方人士都有著自己的見解,然後其親朋好友,為其搖旗吶喊,雅樂之爭,已經有超過學術範圍的苗頭。

更有甚者,開始發動門生故吏,詆譭對立方的品行,學術爭論,開始變成派系之爭。

是他們一邊的就支援,不是的就反對,只對人,不對事。

怎麼回事?只對人不對事?正常的爭論不該是隻對事不對人麼?你們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想幹什麼?

作為天子,佇立權力巔峰的孤家寡人,楊堅本能產生警覺,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斃,要採取相應對策來解決問題。

一葉知秋,樂議之爭,其實就是朝政的影射,世家大族、門閥權貴,其子弟還有門生故吏遍及朝野內外,無論是京官、地方官,州郡兵還是府兵、禁軍,都有他們的脈絡。

這些人,名義上是朝廷的官員、將領,可緊急關頭上聽誰的還用想麼?

他們會優先考慮家族利益、個人利益,至於朝廷的利益,最高也得排在第三位,所以結黨營私是必然,而這就是一個國家的毒瘤,會致命的。

那又怎麼樣?御座上換個皇帝,和世家大族們有關係麼?無非是能否從中得到好處而已。

大象二年的驚變,世家大族、門閥權貴,可以毫不猶豫的拋棄宇文氏,擁立楊氏為主,楊堅便是以此登上巔峰,所以他再清楚不過其中門道。

剛剛故去的太師李穆,可是周太祖宇文泰的心腹元從,地位不低,按說是宇文氏的肱股忠臣,結果卻選擇了家族利益為先,毫不猶豫的拋棄了舊主。

這些世家大族既然可以拋棄宇文氏,擁立楊氏,想來某日情況有變時,也能拋棄楊氏,擁立別家吧?

比如說隴西李氏?

朕絕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