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六十七章 所見略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七章 所見略同 (1 / 2)

琢磨著當前朝廷政局,楊堅梳理自己的思緒,關隴士族門閥是隋國建立的一大助力,甚至是當年周國建立的一大助力,可他們既然能幫忙,也能幫倒忙。

楊堅自信有辦法壓制住這些門閥、士族、權貴,可他的兒子怎麼辦,壓得住麼?

各方勢力盤根錯節,今日的忠臣,明日說不定就是新朝的從龍功臣,若周武帝宇文邕沒有英年早逝,那麼現在隋國的肱股大臣,大約還是周國的棟樑。

楊堅如今正值壯年,他覺得自己至少還能活上十幾二十年,但如何避免日後兒孫被權臣廢立,江山化作他人之物,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長遠問題。

首當其衝的,就是世家大族把持官員選拔這一弊端,結黨營私必須打擊,而官員的選拔制度也要改革,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否則不管真麼選拔,選上來的都是世家大族子弟或者族人,這樣下去怎麼得了?

壓制世家大族,需要一股力量,外戚、宦官、宗室,數百年來各朝各代的經歷表明這些力量根本靠不住,楊堅自己就是外戚上位,所以他需要新的力量,那就是寒門士子。

否則光憑皇帝一個人,一旦不小心打破朝堂勢力平衡,很容易出問題,更別說幼帝登基,遲早要完蛋。

讓寒門士子有機會被選拔,這樣他們的官途和朝廷緊密相連,不是受益於家族門第,不是受益於蔭庇,對於朝廷的忠誠度要高得多。

說是這麼說,可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官員選拔,九品中正制斷了寒門士子的上升通道,而察舉制也好不到哪裡去。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察舉制再好,最後選出來的人才,就是這種廢物,楊堅要加強帝權壓制世家,那就得透過合適的制度來選拔人才,讓寒門士子有機會做高官。

他思索了很久,心中有了腹稿,新的選拔制度和察舉制有別,楊堅稱之為科舉,就是開科取士。

無論出身如何,想要當官就得參加考試,朝廷透過考試選拔官員,只有具備真才實學才能透過考試做官。

這樣就行了麼?不行,關鍵就在於考試,要想透過考試,就得有學問。

學問,如今是世家大族佔優勢,原因就是財力,世家大族有族學,請得起大儒教授經學知識,族中子弟不用為生計奔波,從開蒙起可以一直專心讀書。

寒門士子哪裡有如此好的條件?

更何況讀書也花費不菲,請先生在家教書,或者去學館拜師求學,這都要錢糧,平日裡消耗的筆墨紙硯,累計起來費用也不低。

可以預見,如果開設科舉,最初幾年即便是考學問,整體而言寒門子弟也未必考得過世家子弟,所以如何降低讀書的成本,是順利推行科舉的關鍵。

楊堅已經有了計劃,他要在州郡大興官學,讓寒門士子有機會讀書,而至於如何降低讀書成本的問題,關鍵在於書籍。

知識的傳播需要書,書的流傳要靠手抄,即是所謂傭書,所以一本書的價格不便宜,而練字需要紙張,紙張也不便宜,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就能有效降低讀書的成本。

可就在他想辦法解決的時候,有人已經解決了。

小兔崽子,朕跟你沒完!

即便過了六年,楊堅一想到某人就無名火起,將近三年前,他派人去山南救女兒楊麗華,結果功敗垂成,後來看了女兒的來信後,便沒再派人去西陽城。

這指的是沒派人去西陽城再行搭救之事,但不代表他不派人去刺探訊息,而探來的訊息裡,隱含著一些重大發現。

楊堅面前的案上放著幾本書,之所以稱為“本”而不是通常所說的“卷”,那是因為這真的是幾“本”書,是黃州書商裝訂成冊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