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擊炮小隊的兩門九七式81毫米迫擊炮,和步兵炮小隊一樣都是從後往前開始炮擊,他們的目標是,第二連的戰壕,也是同樣從兩邊向中間開始轟擊。
只是這兩門迫擊炮打出的前兩顆炮彈,只有一顆打進了戰壕中,另外一顆,打的稍近一些,落在了戰壕前面的空地上。
這門迫擊炮,稍稍調低了一些角度,略作瞄準之後,炮口填進炮彈,再次開火。
這次,炮彈從上空直直的打進了戰壕,儘管迫擊炮的精度並不高,但雙方的距離,就僅僅只有一公里。
這支日軍炮兵,修正的不僅極為準確,而且還是極為快速。
兩門迫擊炮又打了幾發炮彈,在斷斷續續的修正了炮彈的彈道之後,最終確定了穩定的射擊高度,高度尺也不再移動,只用移動橫向距離上的角度。
兩門迫擊炮越打越順手,顆顆81毫米迫擊炮炮彈,以極快的射速,一發接一發的,落進了第二連戰壕中。
81毫米迫擊炮的裝藥量,自然比70毫米步兵炮的裝藥量要大很多,所以,其在對物體的毀傷力和人員的殺傷力上面,自然也是要大得多。
落進戰壕中的迫擊炮炮彈,以比步兵炮炮彈更為熾烈的火光,團團爆起,強大且密集的炮彈動能,直把地面都震得顫動起來,炸起的泥土和飛舞的煙塵以及嗆人的硝煙,彌散滿了整條戰壕,景象頗顯詭異。
也幸好是韓超再次向李炳祥建議,利用日軍遭受到自己狙擊後,可能正在呼叫後方炮兵火力支援的空當,讓第一營官兵,抓緊時間,馬上挖掘近衛混成排那種樣式的彎曲型防炮洞。
在李炳祥的嚴厲要求之下,第一營的官兵,也很快的,就在自己那傳統老式防炮洞的側面,開了一個側洞。雖說因為時間緊迫,這些側洞挖掘的長度都沒有達到標準,深度也不夠深。
不過至少,保持一個較為蜷曲姿勢的話,人還是能夠全身都縮在裡面。這樣的話,姿勢雖是極不舒服,但最重要的是,一旦炮彈落在洞口爆炸,炮彈爆開之後的彈片,就只會是直直的打進防炮洞直洞的頂端,而不會打到防炮洞的側洞裡。那麼處在防炮洞的人員,只要不是身材太過高大的而導致側洞容不下的,就不會遭受到炮彈彈片的直接殺傷。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日軍兩門迫擊炮各自射擊了二十餘發炮彈後,雖然有四五顆炮彈是直接在防炮洞的洞口處爆炸,海量的炮彈彈片呼嘯著鑽進防炮洞內,但因為第二連官兵都是躲在側洞裡,所以至今還沒有人因為被炮彈彈片擊中而受傷。
第二連的三名警戒兵,因為第一營的戰壕形狀並不是近衛混成排樣式的鋸齒形狀戰壕,所以整條戰壕中的情況,就都是一目瞭然,所以他們自然也是看到了,日軍的炮火,是完全規則的,是從整條戰壕的兩端開始,然後逐步一點一點,向最中間延伸。
所以他們自然也是知道要怎麼做。
他們三人不約而同的,都彎著腰,從不同的位置開始向戰壕中間地段疾跑,以遠離日軍的炮彈,然後打算等到日軍炮火逐漸延伸至戰壕中間地段時,再分散向兩邊轉移,至於自己會不會被炮彈擊中,那就是要看天意了。
不過直到目前為止,除了兩個防炮洞因為之前的炮擊將之震得鬆垮,進而在迫擊炮炮彈的直接命中下而倒塌之外,其餘第二連的官兵,倒還沒有出現什麼直接的傷亡。
這兩個坍塌的防炮洞中,各有一名士兵,其中一個受到中等傷勢,一個只是輕傷,都沒有致命性傷害。他們從防炮洞中艱難的爬出來,正在擔憂因為沒有防炮洞的遮蔽,會不會在暴露的戰壕中遭受到炮彈的殺傷時,爬出來後卻發現日軍炮火早已向戰壕中間部位延伸,他們這才鬆了一口氣。然後急忙從土堆中翻找出自己的破鐵鍬,隨意找了處背牆,又再次開始瘋狂的挖掘起防炮洞。只是這次,長度和深度什麼的,卻是絲毫沒有按照韓超之前所要求的那種,而是隨意挖了個能容得進去人的小坑洞,之後又在小坑洞的右邊開了一個小洞。最後,趁著日軍炮火尚未過來,他們又抓緊時間,把他們這微型防炮洞,再次加寬加大。
總體而言,日軍兩門迫擊炮的射擊,景象雖然頗為壯觀,爆炸火光此起彼伏,炮彈彈片四處橫飛,泥土煙塵遮天蔽日,但因為第一營的所有官兵早就已在第一時間躲進了改造後的防炮洞,所以日軍這輪炮擊,所造成的實際傷亡並不算大,截至目前,也就僅僅造成兩名士兵受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