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宋膽> 第314章 差距到底有多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4章 差距到底有多大 (1 / 6)

六月初九,黃道大吉。

一大早,陸秀夫、陳宜中等人便早早的沐浴更衣,身著素布白袍出得門來。

二人皆不乘車,步行過市。

倒也不是為了招搖過市,而是因為之前趙維的那句話,“娘們兒才坐車....”

好吧,做車的都是娘們兒,弄的新崖山上下,只要是男人都不好意思再乘車了....

逼著陸陳兩個老人家也要棄車從騎,重拾六藝。

而今日到民學參加開學大典,路途實在太近,就不值當騎回馬,所以乾脆步行而來。

轉過街角,遠遠便見新崖山最繁華之地,遠近各有一處高挑門樓。

一曰:儒林曉堂...

一曰:匠塾!

這是大儒王應鱗親自執筆,給小學和工匠學堂賜的名。

本來吧....沈福海和王仲林圖省事,想要直接沿用寧王在教改中使用的“小學”“技工學堂”這兩個名字就算了。

可是王應鱗不同意,既然要辦,那就辦的合俗合規。

放眼大宋,哪個文教之地還沒個響噹噹的名字?

就比如、花州書院、嵩陽書院、紫竹書院等等。

讓人搭眼一看,那便是書香四溢,文采盎然。

於是,王老爺子想了一晚上,定下了儒林曉堂和匠塾這兩個名字。

“儒林”二字自不用說,雖然民學發於市井,但老爺子還是希望從這裡出去的孩子可以繼承儒學大道,發揚光大。

而關鍵則是在一個“曉”字上,“曉”與“小”同音,算是迎合了趙維的初想。

而“曉”有知曉、拂曉之意,寓意蒙童由此知曉大道,有如宋之拂曉。

至於匠塾.....

好吧,王老爺子有點敷衍,一幫子人學木匠瓦工,打鐵鍛銅的學堂。又不用他去傳道授業,管他呢?

當然了,王應鱗敷衍也只能敷衍在起名兒上面,事實上匠塾可一點都不敷衍。

山長是王五郎,教習全都是致知院的大能。

且定位也不低,目標是培養高階技工才人。學成之後是有希望入致知院成為各位院士的學徒的,表現突出、貢獻卓著,還可升任助理、乃至院士!

就算沒那個福份入致知院,王仲林那邊也打了包票,工部一概全收!

說白了,這是大宋第一所“包分配”的技工學校。前途比小學還要光明得多。

此時,兩所學堂門前都聚滿了人。

包括幸得學堂錄取的學生家長,還有今天的主角,四千多民學學生。

只見他們和陸陳二人一樣,皆是素衣儒袍,站滿了街道,白花花一片。

王應鱗、謝疊山等人,比陸陳來的還早,天沒亮便已經在學堂支應。

匠塾那邊也不含糊,致知院把這當成是自家後院兒,所以傾巢而出,全部到位。

包括與趙維關係非淺的嚴海將軍、血頭將軍、還有馬小乙、王勝等人也一一在列!

都是來給民學捧場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