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兩宋三百載,在軍事上羸弱,在文化上卻可稱古今之巔。是既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之後,在學術上最為開明的時代....
儒釋道,皆有集大成者光耀千古。開學立說,立地成聖亦非仰古人之息的妄想。
極好的文化氛圍,使得兩宋文人,除了政治追求之外,在學術上亦極為看重。
當官可為萬人之上權傾四海,而做學問,卻可為萬古之上!
說白了,兩宋的大文人,誰不想築“程朱”之基?誰不想成為第二個孔孟?
於是你會看到,兩宋能名留青史的,但凡是個文人。不管是范仲淹也好、歐陽修也罷,亦或蘇東坡、張載、司馬遷等等。
沒有一個是因為當了多大的官兒,掌的多大的權出的名兒。
無一不是因詩書文章、鴻篇鉅製而名滿古今。這是這個時代共性,是這個時代所有文人的終極追求。
包括江鉦自己,也動過開學立說,以大道載千古的想法。
可別覺得江鉦是痴心妄想,說實力,江鉦不敢說有這個把握,但起碼有這個希望。
江家三代公卿,世學淵源,加上他自己的資質,他是有這個可能的。
事實上,世家大族之所以如此強烈的反對教改,要保住士大夫的地位,這個原因佔了不小的比重。
就拿蘇劉義來說吧,且不說他的立場如何只說家學....如果大宋不亡,蘇劉義又能在宰相的職位上功成身退。
那麼小孫後代,再出高官大儒,幾乎就是一定的事兒。
萬一子孫之中有一個天次縱人之輩,你想想....先宜是蘇東坡,再加上蘇劉義的名聲,想不聞達天下都難!稍稍使點力氣,你怎麼就知道不是第二個朱熹呢?
這才是世家大族,最為看重的東西。可以讓家族永遠延續輝煌的根本。
連江鉦都想好了,等到天下太平那一天,什麼殿前司啊?給我宰相都不當!
辭官不幹了!回家專心做學問,耕讀傳家!就算我成不了,也得讓子孫出息一個。
當然,江鉦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的希望很渺茫。
而在他所處的這個時代,說心裡話,如果真能出一個以學問傳世的牛人。
可能不是王應鱗,也不會是文天祥和謝疊山。別看他們號稱當代文壇三大領袖。可是和張簡之一比....都不行!
與張簡之共事也有好幾年了,加上相爺之前的名聲,觀客的來說,相爺的所謂奸學是真有東西的。
江鉦很是佩服,也漸漸的瞭解張簡之的心境....
相爺自己是想開學立說的,做夢都想!可惜命不好,培養出三個大奸之徒,被人罵了半輩子。好不容易收了趙維,有了盼頭兒,有了翻身的資本。但是誰也沒想到趙維給他來了一出教改之變!
之前江鉦以為張簡之是真的倒向了舊黨。而且他理解為什麼張簡之會這麼做。
說句難聽的,教改破滅的也是他江鉦的家學之想,他要是心眼稍稍小那麼一點點。他也義無反顧的跟著舊黨幹寧王。
可是現在....
江鉦傻眼了!張簡之不是!這個老東西下了好大一盤棋!!
只是....太狠了吧?
不是對舊黨狠,而是對他自己太狠了。人最在意的,就是他永遠也得不到的東西。而張簡之這輩子也反不過來的是什麼?是弟子造成的名聲敗壞。是被人戳著脊樑骨罵奸徒之師!
所以張簡之最在意的是弟子!相爺對收徒這個事兒,猶如逆鱗!
都說趙維是他的弟子,二人也以師徒之禮處之。可是.....趙維是沒給張簡之行過師徒之禮的。
這一點滿朝皆知,即使趙維幾次要求正式拜入張簡之門子,相爺都拒絕了。
他已經不敢收徒了,哪怕是趙維。
由此可見,張簡之現在要收呂洪生為徒....這是做出了多大的犧牲?
“這老傢伙瘋了?”江鉦都不敢想,一定是瘋了,對自己太狠了。
狠的讓人心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