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415章 雕版印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415章 雕版印刷 (1 / 3)

做皇帝也有兩個年頭了,劉弘對於這個職業,還是有了一定的心得。

現在,如果有人問劉弘:做一個好皇帝,最重要的是什麼?那劉弘的回答,幾乎不可能會有第二種答案。

——制衡!

說簡單點,就是凡事兒留一手,遇人多留個心眼。

拿朝堂的權柄制衡來說,封建時代絕大多數時候的皇帝,都會選擇以軍功集團、文官集團、外戚三方互相制衡。

由外戚掌控核心兵權,來防止軍功集團坐大;由文官掌控朝堂議論,制衡‘不修私德’的外戚,再由軍功武將,以類似‘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的方式制衡文官。

在通常情況下,華夏封建政權只要保證這三方勢力鬥而不破,就能保證政權的安穩。

而封建王朝的崩塌,也大半是由於這三方勢力失衡。

——兩漢覆滅是外戚勢力太過龐大,魏晉隋唐的亂相是武夫集團過於強勢,大慫大萌,則是由於文官將武官集團壓制太狠,外戚則被皇帝連帶著,讓文官集團關進了囚籠。

三方割據的勢力變成一家獨大,這才有的大慫年年月月歲幣不絕,明皇登基必用太監。

作為一個志向遠大的皇帝,劉弘自然也希望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形成三方對峙,又誰都奈何不了誰的局面。

但在如今的漢室初,要想讓文官、武夫、外戚三方互相制衡,難度實在是有些太大了············

在處於封建軍果主意餘暉的漢室,武夫的地位不可撼動!

而文官集團勢力,如今還十分薄弱,再加上劉弘對儒家的排斥,就使得文官集團很難在朝堂具備戰鬥力。

至於外戚,那更是劉弘心裡的痛······

——滿打滿算,劉弘至今也才不過六七家外戚,母族的助力幾近於無,親戚裡能掌兵的更是一個都沒有!

原本應該成為母族助力的呂、張兩家外戚,一個把自己作死了一整本戶口本,另一個則男丁不豐。

文官勢弱,外戚不豐,劉弘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也就和歷史上的歷代君王一樣,轉移到了另外一個群體身上。

——宦官。

需得一提的是,對於後世為多數人所認同的‘後宮、外戚不得干政’‘宦官不得干政’的說法,劉弘可謂是嗤之以鼻。

說到底,無論是文官武將,還是外戚宦官,本質終歸還是帝王制衡所用的旗子而已。

畢竟相比起桀驁不馴、政治覺悟普遍低下的武將,以及開口閉口聖人如何如何,暗地裡男盜女娼的文官,外戚和宦官更忠誠於皇帝,對皇帝而言更為可靠。

至於歷史上,封建王朝為什麼總會向文官主政的方向發展,則是因為:比起手握兵權的武夫,身份尊貴的外戚,以及日夜伺候在皇帝身邊的宦官,文官所能造成的惡劣結果,相對不會太過糟糕。

——畢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嘛············

武夫可能仗著兵權擁兵自重,外戚可能憑著身份動輒廢立,宦官則出於生理原因造成的心理缺陷,往往會比較偏激。

與這幾個群體相比,整天之乎者也,滿口仁義道德的文官士大夫,顯然更容易掌控。

文官掌控的朝堂,也更容易被能力不怎麼樣的帝王輕鬆掌控住局面。

現如今,漢室武夫階級位高權重,但終歸是在緩緩下降;外戚雖然還靠不太住,但東宮太后外加漢室‘以孝治國’的國策,也勉強能起到外戚的作用。

正所謂椅凳最少三條腿,對格局的制衡,也起碼需要三方互相制衡。

如今武夫有了,外戚也有了,這第三方勢力,劉弘選的便是宦官。

原因也很簡單:一來文官掌政,幾乎只能仰仗‘人多勢眾’的儒家來完成,可即便劉弘撇開個人情感上的厭惡,此時的漢室,也不符合儒家進入朝堂的時代背景。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文官集團逐漸發育起來,成為漢室政壇‘三足鼎立’其中的一方,起碼也得是五十年後,劉弘的繼任者臨朝。

在這種情況下,先選一個可堪一用的群體作為過渡,也算是順理成章的事。

——歷史上,以宦官作為制衡工具的皇帝,幾乎不比看不透生死的修仙者少到哪裡去。

這二來,便是劉弘的一點點私心了。

特務政治,用過的人都說好!

相較於獨立性更強的文官、武夫,宦官群體對皇權的依賴性,顯然高了不止百八十條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