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慢慢補吧~”
心裡無奈的攤了攤手,劉弘便將表情整理了一番,將話題重新拉回正軌。
“朕之所憂,乃少府得宿麥一石,磨而得粉,卻餘半石餘。”
“然少府購宿麥一石,須錢七十五;若售於名,或石作價錢逾二百。”
“故朕憂,少府以石二百餘錢售麥粉,民畏其價高,故弗食之。”
將擔憂毫不掩蓋的擺出來,劉弘便將打算也一併道出。
“依北平侯之見,若少府售麥粉,勿以‘石’量,而以‘斤’售,民當食否?”
聞言,張蒼稍一思慮,略有些遲疑的問道:“陛下欲令少府作價幾何,以售麥面?”
就見劉弘稍一思慮,便以一個略帶些商討意味的口吻反問道:“麥面一斤,作價一錢,或可行之?”
一石冬小麥,在研磨成粉之前大概是一百二十斤,去殼、舂挑之後,也還能剩下一百一十斤以上。
而研磨之後,雖然體積會縮小到原來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出頭,但重量卻並不會有多少損失。
劉弘保守估計:一百二十斤冬小麥經過加工,得到的麥粉,至少也在一百斤以上。
一斤一錢,一百斤就是一百錢。
而這一百斤麵粉,是少府花費七十五錢買來的一石冬小麥,加工而得的產品。
大約二十五錢的利潤,即便是去除各類成本,每石也能有二十錢以上的利潤可圖。
今年關中收穫的冬小麥,就將達到四萬萬石之巨,且大機率會被少府全部吃下。
而當這四萬萬冬小麥,在少府搖身一變,變成麵粉被賣出之後,就將為少府帶來八十萬萬錢以上得利潤!
更恐怖的是:這並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細水長流的‘每年八十萬萬’!
這對於漢室財務狀況,不外乎於外掛級別的提升!
要知道前幾年,漢室的全年收入,也才不過三十萬萬!
即便是文景之治巔峰期的景帝末期,漢室的財政收入,也才堪堪達到每年七十萬萬錢左右。
——就這七十萬萬,還是國庫佔大頭,少府的收入不到三十萬萬。
而現在,劉弘僅僅憑藉一個糧食保護價政策,就很有可能在冬小麥、粟米兩項壟斷生意中,為漢室贏得每年超百萬萬錢的收入!
——而且這上百萬萬錢,跟國庫一點關係都沒有,全部進入少府,即劉弘地口袋裡!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糧食保護價所產生的每年上百萬萬錢收益,並不影響國庫依舊能有每年二十萬萬錢左右的農稅收入,以及少府每年十萬萬左右的口賦收入。
去年秋收之後,劉弘已經拼盡全力,完成了關中粟米的全面收購工作;在接下來的半年中,‘粟米壟斷’專案的投入,就見連本帶利的被收回。
只要接下來,劉弘能像去年秋收之後一樣,將關中所產出的冬小麥再一口吃下,那漢室的財政狀況,光從‘年收入’的角度,就見直逼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時期!
過不了幾年,漢室就能完成一整個文景之治所完成的物質積累,從而正式具備對外發動戰爭的能力。
如此一來,擺在劉弘面前的問題,也就很簡單了。
——不惜一切代價,將關中今年所產出的冬小麥吃下,並加工成麵粉,售賣給百姓!
只要熬過這艱難的‘創業’階段,等今年秋收,劉弘就不用再為收購糧米所需的錢財頭疼,只需要躺在未央宮內,等著少府的賬面一下下猛躥就行。
“北平侯。”
想清楚這些,劉弘的面色便陡然一肅;氣質中,也不由帶上了一絲不知來由的使命感。
“少府收購宿麥之事,誠乃關乎國朝興衰之大事!”
“萬望北平侯通力協作,同丞相、少府等諸公,助朕力行糧價保護之政,以安民心,以實府庫!”
“待來日府庫充盈,錢糧累富,朕當獎帥三軍,當獎率三軍,北定慕南,重奪吾漢室養馬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