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325章 金毒灼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325章 金毒灼魂 (1 / 3)

不得不說的是,作為漢室官方御用忽悠專家,許負的‘專業’能力,甚至不比作為後世人的劉弘低多少!

正武元年夏四月,劉弘秘密召見許負之後的第三天,長安城,便被一個極具轟動性的輿論所席捲。

——陛下偶有所夢,見高皇帝之靈因金毒而灼傷!

一時之間,大半個長安城,上到王公貴族,下到販夫走卒,都陷入了無以復加的恐懼之中!

華夏兩千年的封建歷史上,較之於其他時代,漢室最為特殊,也最為神奇的一點現象,就是漢室在沒有宗教的情況下,百姓自發且極致的推崇類似‘來世報’的人生觀念。

對於漢人而言,人並不是只有一生,而是以死亡為臨界點,有前後兩世。

第一世,自然是在這天地間生而為人,耕作勞動。

而第二世,便是人死之後,亡魂在陰曹地府生活。

在絕大多數漢人的認知當中,這兩世的重要性對比,都是後一世,即‘死後亡魂在地府的生活’更為重要。

正是在這種認知之下,漢人才會呈現出後世人眼中‘脾性剛烈’‘脊樑極其硬朗’的整體形象。

——漢官動輒自殺以保全名聲,並不是為了一死百了,亦或是藉此逃脫更嚴重的懲罰,而是因為漢人普遍認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簡單來說,就是活著的時候是什麼樣,死了之後在地府的生活,就應該是什麼樣。

比如皇帝駕崩,就可以昇天成仙;公卿大臣去世後陪葬於帝陵,可以在地府也成為皇帝的臣子。

而對於百姓而言,‘活著的時候,是否為人傑’的最大參考,便是個人道德。

在漢人的普遍認知之中,人死後在地府得到的‘待遇’,是和此人生前的道德修養成正比的。

如果是個謙謙君子,那即便是死,也會成為一個溫潤謙和,受地府達官貴族尊敬的‘好鬼’。

可若是生性頑劣,不修私德,那很有可能會變成青面獠牙、為人所不齒的‘惡鬼’。

也正因此,漢人才尤其的恐懼‘春秋之誅’——如果因為做了什麼壞事而死,那到了先祖的亡魂面前,還要以發覆面、接受訓斥,蒙受後人?

這太恐怖了!

如此一來,漢官動輒自盡明志的內在動機,也就很簡單了:為了以一個更為剛烈、更為道德的姿態進入地府,漢官乃至於所有漢人,都願意放棄生命!

這也是漢人寧死不屈的性格,以及剛烈至極的脾性之由來——比起體面地死去,漢人更恐懼‘賴活著’。

這樣的觀念,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具備讓漢室民風更為淳樸向善,因為害怕‘地府審判’而極其注重私德的積極作用。

但凡事無絕對,有積極的一面,自然也有其消極的一面。

而漢人‘信鬼神、尊先祖’之觀念,最大的消極部分,便是漢室長達數百年的‘厚葬之風’的由來。

道理很簡單:漢人連死後蒙受批評,在先祖面前抬不起頭都感到無法接受,就更別提死後成為‘孤魂野鬼’,繼續忍受人世間的疾苦了。

——死後在地府的日子,起碼不能比在人間的時候差吧?

自然而然,就出現了‘侍死如奉生’這種極其愚昧,卻在華夏曆史上傳延前年的觀念和傳統。

在始皇帝起驪山皇陵,之後的歷代皇帝‘以身作則’,向天下人親身示範什麼叫‘侍死如奉生’之後,整個神州大陸,便沉寂在了厚葬的思想怪圈之中。

按照皇帝陵墓‘以皇宮作為參考’,以及陪葬皇帝所喜愛的物品,乃至於遠古時期‘陪葬皇帝喜愛的人’的顯現,漢室百姓十分自然地得出了結論。

——要想在死後,在地府過上相對好點的日子,那就是要把陵墓的修建標準,指定為‘按生前的住所’。

連墳墓都要修建成家的模樣,那各式隨葬品自然也是少不了。

如文人墨客,會把珍藏的書籍帶入墳墓;官員趨勢,會將生前處理過的公文帶下地府;將軍武夫,則會有各式禮器規格的武器軍械作為陪葬。

在歷史上的景帝一朝,條侯周亞夫被景帝下獄的直接原因,便是周亞夫的弟弟擔心周亞夫死後,陪葬的東西不夠用,便提前準備了幾十副甲冑,準備作為將來周亞夫死後的隨葬品。

而漢律當中,非政府機構所能私自具有的武器,只包含刀劍弓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