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137章 貨幣問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137章 貨幣問題 (1 / 2)

長安東市,並不是因位於長安城東而得名,而是與西市相連,同位於長安西北角;由於兩市東西對望,故稱為西市、東市。

對於生活在長安,乃至於整個長安城輻射範圍內,各縣、鄉、村的百姓而言,長安兩市,便是主要的生活物資獲取點。

蓋因為漢律規定,但凡牽扯錢物交易的商業活動,都必須在官府規定的場地——市集進行。

也就是說,即便是一個農戶,想要將家裡母雞下的蛋賣出去,也要乖乖到市集向市吏報備,取得交易許可,才能在市集內將雞蛋賣出。

就如同劉弘此時看到的場景一般:除了獲得官府長久許可,而建立在市集中的商鋪之外,東市內的街道旁,隨處可見在面前擺著一個菜籃子,或是幾捆乾柴的百姓。

而在這樣魚龍混雜的市集,突然出現的劉弘一行人,無疑成為了人們目光中的焦點。

為了掩飾自己的身份,劉弘不著痕跡的走進了一家售賣布匹的商鋪,打量起鋪內陳列的各式布匹。

看著劉弘一行人走進那家以蜀錦質量著稱的鋪子,東市內的人才將注意力收回,繼續售賣著自己的貨物,或者挑選著想要購買的生活物資。

“喲!貴客登門吶!”

劉弘剛邁入門檻,迎面便走來一個身著錦袍,略顯富態,滿手玉扳指的中年男子,諂笑道:“少君可是來對地方啦!”

“吾家蜀錦,於整個長安城,也是小有名氣哩~”

說著,男子便跟隨著劉弘地腳步,依次介紹著店內的布匹。

不過片刻,男子話鋒一轉,故作神秘道:“店內這些,少君當是瞧不上眼,不如隨小的到堂後,瞧瞧上錦?”

劉弘卻是興致寥寥的擺了擺手,這兒摸一摸,那兒看一看,不時詢問著各式布匹的價格。

——在貴重金屬為貨幣原材料的封建時代,布匹,才是永遠不會貶值的硬通貨。

糧食會隨著世道,收成等因素上下浮動,就像粟米,西漢開國初能暴漲到八千錢,現在能賣八十錢;到了歷史上文景之治末期,更是曾跌破四十五錢。

即便是錢幣,也是大有文章可做——可以摻鉛,可以做小一點,薄一點。

唯由布匹,由於產量不會有太大波動,其需求也幾乎不會下降。

所以,要想了解封建時代某一時間點的社會狀況,布匹,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參照物。

“此布一匹,需錢八銖幾許?”

隨手指向門口處,略有些素黃的粗麻布,劉弘回過頭,看向依舊喋喋不休的男子。

劉弘一身貴族打扮,身後跟著的護衛也不似尋常人家,男子本以為來的是某個勳貴家的公子;見劉弘卻對繡有華麗圖案地蜀錦毫無興致,反而問起最便宜的粗麻布,男子心中不由泛起嘀咕。

“少君,此粗麻矣,乃鄉野匹夫製衣所用···”

話還沒說完,男子就見劉弘目光中隱隱帶上了兇光,便趕忙改口道:“粗麻,尺十一錢;若以錢八銖賈,匹當錢百四十二枚···”

漢室的布,通常以‘匹’為計量單位,一匹布,指的就是寬六尺(139cm),長十丈(23.1m)的布條。

而布匹的價格,在秦始皇帝統一度量衡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非常詭異的維持在一尺十一錢的價格。

無論其他諸如糧食、土地等其他等價物漲降,布匹都像是不會有通貨膨脹般,屹立在每尺十一錢的價格線。

但凡有一些經濟頭腦的人,對這種狀況都會有疑惑:如果物價上漲,布匹作為等價物,不就不值錢了?

亦或是物資寬裕,物價都下降的時節,布匹反而更加金貴了?

這,就是劉弘此來東市的第二個目的——瞭解一下西元前的金融本位體:‘布本位’,究竟是如何保證其金融地位,比後世的美元與黃金還要硬朗的。

如果今天不來到市集,親自看一看,劉弘在深宮中閉門造車,能想出來的無非兩點:無論天下發生多大的變化,布匹的產量,永遠都趕不上需求!

戰亂的年代,人口自然是更少,帶有精力耐心織布的人也同樣減少,物價暴漲,布匹的價格卻能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維持在每尺十一錢,並不漲價。

這是因為:到了所有人都吃不飽肚子的時候,一匹布,遠遠比不上一碗米來的金貴!

沒有布,沒衣服穿,左右不過是穿的破一些,或是冷一些;沒的吃,那可是要連命都要失去!

到了太平時代,百姓民安居樂業,雖說不上家家戶戶有餘糧,但吃上飯還是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農閒時分的婦女們,也能抽出空織布售賣,補貼家用。

這種時候,相對於其餘等價物逐漸下滑的價格,布匹在產量上升的同時,卻反而不降價?

這,則是因為:吃飽肚子的目標達成,老百姓的下一個追求,就是穿暖,甚至穿得好看,穿的體面。

並且天下太平了,沒有計劃生育遏制,人口必然會呈指數上升;而布匹的產量衝破天去,也不過是每個嫻熟的婦女忙活半個月,也才能織出來一匹。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