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二月甲子(初一)的朔望朝中,一系列徹候、關內侯的封賞,被新任御史大夫張蒼提出,廷議表決透過。
治粟內吏劉揭,因為在誅滅諸呂過程中,奪取呂祿手中虎符的功勞,被封為陽信侯,食邑千二百戶。
除此之外,劉弘還提出:凡跟隨太祖高皇帝征戰,現秩二千石以上者,皆封關內侯,以嘉其功!
對此,朝臣們自然是滿口贊同。
——尋常人要想封侯,那起碼要獨領一部校尉,並在戰鬥中獲得一次酣暢淋漓的勝利,才有那麼些許可能!
這對絕大多數朝臣而言,都不是輕易能達成的目標。
不過,這秩二千石···
只要被腦子抽抽,牽扯上什麼‘謀反’‘大不敬’之類的事,那頂多熬個幾年,二千石的位置,熬都能熬出來!
——千石級別的京官外放,起步就是二千石的郡守、郡尉!
有了這麼一個‘二千石盡為關內侯’的先例,那將來,朝臣們就多了一條封侯的路子——待等將來新帝登基,苦於大權旁落於權臣之手的時候,自然也可以為了安撫功勳階級,玩一出‘盡封孝x皇帝功臣為侯’!
而劉弘這一手,是陳平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
——在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元老們中,如今還活著,並爬上二千石位置的,基本都是各地郡守!
有了這麼一出,小皇帝在實際上,已經達成了對起碼二十個郡主官的拉攏!
而且這二十多個郡守,可不是尋常任丞相府宰割的阿貓阿狗——這幫人的位置,可都是秦末漢初,楚漢爭霸之際一刀一槍殺出來的!
撇開功勞高低不論,這幫人的政治成分,並不比陳平差到哪裡去!
朝堂、地方,甚至於軍隊,雙方權利的爭奪,都在一點點向著不利於陳平的方向發展;這讓陳平憂心忡忡。
為此,陳平和周勃甚至還鬧出了一點不愉快!
——周勃認為,當初在安門之上,就應該一不做二不休,先把小皇帝推下城牆,然後將飛狐軍歸為叛黨!
對於周勃的馬後炮,陳平則表示相當無語——如果真的有那個膽子,周勃當時早就如此做了,根本不會等到現在···
而劉弘此舉,卻不盡是為了打擊陳平一黨,爭奪對地方官員的掌控權。
實際上,劉弘這一出,學的還是歷史上的文帝故智——以恩賞功臣為名,掌握數十個對自己感恩戴德,忠心耿耿,且手中握有實權、資歷,隨時有資格進入中央,出任九卿的高帝勳臣。
而劉弘此次的封賞,比歷史上文帝那一次,多了兩個人:漢中守田叔,以及,謁者僕射汲忡。
汲忡的封賞,自然是早在一月初,劉弘就已經放出風;田叔的封賞,則算是劉弘突如其來的一個想法。
當然,其餘那二十四個被封為關內侯,食邑五百戶的勳臣當中,也不乏熟悉的面孔;例如——淮陽郡守:申屠嘉。
比起封劉揭為徹侯,所需要做的選擇封地、遴選租戶等繁雜的工作所不同,關內侯只得食邑,不具有對封地的任何權利。
而徹侯,除了不具備對封地百姓的治理權,以及封地軍隊的執掌權外,其一應權利,幾乎與諸侯王如出一轍!
如諸侯王會有朝廷委派的王相、內史、中尉一樣,西漢的徹候,同樣會有朝廷委派侯相,代表朝廷,替徹侯治理封地;但由於徹侯封地普遍不超過一縣之地,所以侯相的職權,與縣令大致相同。
與此同時,徹侯對於自己的侯相,幾乎不具備任何管理權;侯相只負責這塊封土中,原本屬於縣令的治理工作,直接對丞相府負責,並不用鳥徹侯。
所以,徹侯侯相,也被輿論在非正式場合戲稱一句‘縣相’,秩六百石。
而在封土之上,徹侯擁有的權力,包括興建與食邑相符合的府邸,徵召封地百姓為其義務勞動——即徭役;以及掌握一支不超過五十人,武器裝備符合民間持有武器標準的私人衛隊。
除此之外,徹侯還會擁有一個秩三百石的‘家丞’,可以自己選人擔任並上報丞相府備案;徹侯家丞存在的意義,才是替徹侯管理封地的管家,負責替徹侯收取封地租稅。
西漢絕大多數徹侯,都普遍不常住於自己的封地,而是聚集於長安,尋求著入朝為九卿,甚至三公的機會。
與之相比,關內侯無疑差很多——就像劉弘此次,封為關內侯的二十六個勳臣,均食邑五百戶,那這個關內侯侯爵能給這二十六人帶來的,出了身份地位之外,就只有丞相府發放的五百戶人家的租稅,大約每年十萬錢左右。
可以說西漢的徹侯,等同於閹割版的諸侯王;而關內侯,就只是一張可世襲的長期飯票。
對於每年花十萬錢,收買一個對老劉家忠心耿耿,並且有能力治理好一郡之地的開國功臣,劉弘表示:這個買賣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