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柴武的回答,讓劉弘再度發出無奈的長嘆:除非有作戰任務需要機動,否則,長城一線的邊防部隊,軍糧普遍都是減半發放···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除了長安中央對天下的掌控力度不足,國家財政收入過低外,可耕作土地面積、糧食產量,以及民間物資充裕程度,都不足以支撐長安朝堂按時、按量的將軍糧送到邊防戰士們的手中。
可笑劉弘還試圖透過給軍隊增加福利,來提升自己在軍隊的威望呢···
現在看來,劉弘能在有生之年,將漢室兵卒的福利待遇,提升到後世人民軍一半的程度,就已經算是很成功了!
當然,劉弘向柴武諮詢軍隊糧餉問題,除了找機會在軍隊豎立威望,在漢室軍隊烙下自己的印記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試圖解決邊地軍糧問題。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個問題直到十數年後,才由景帝的太子家令晁錯提出‘輸粟捐爵’,並被採納施行後,才得到有效解決。
但這一世,劉弘顯然等不到晁御史出頭了——中央朝局不穩,並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長安幾乎必然會發生一場武裝鬥爭!
在這種情況下,邊牆的穩固對劉弘而言,可謂是重中之重。
今日召柴武入宮,便是劉弘試圖就邊地軍糧一事,跟柴武交換一下意見。
——歷史上晁錯的老路子,是允許百姓自發的運糧到朝臣腳下,換得邊防部隊的確認文書,並藉此換得相應的爵位。
這個方案,確實解決了當時邊防部隊軍糧欠缺的問題,但與此同時,漢室從秦繼承而來的二十級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也被晁錯的‘輸粟捐爵’策徹底打斷脊樑骨,
乍一聽上去,這個方案無懈可擊:國家用不值錢的爵位,就可以換得實實在在的糧食——而且還是包郵到長城腳下的那種!
民間那些錢多的燒手,就想有個左庶長之類高爵,藉此洗清身上銅臭味的狗大戶們,也有了門路,以一個可以接受的代價——幾千石或上萬石粟米送到長城腳下,換得自己夢寐以求的爵位。
但這件事本質上,跟武帝發行白鹿幣,以一張白鹿皮衝抵上千金黃金的舉措如出一轍——消費國家信譽。
漢爵之所以在百姓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有相當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爵位等級越往上,爵位獲得者越少——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再淺顯不過。
待等百姓發現,隨便一個賣雞蛋的都是五大夫,就連村口敲榔頭的鐵匠,也和縣尊同為少上造時,爛大街的漢爵,必然大大貶值。
劉弘也不想為了每年幾百萬石粟米,就讓二十級軍功勳爵制度徹底走向滅亡。
——漢二十級軍功勳爵制度,正是繼承自先秦,一手促成秦卒‘虎狼之師’名號的二十一級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
即便是以後世人的角度來看,軍功勳爵制度,也是對封建軍隊戰鬥力提升最大,見效最快,最直接的手段!
若非如此,歷史上武帝也不會換個馬甲,推出一個‘武功勳’出來,激勵後衛青、霍去病時代的漢軍英勇作戰了。
·
·
·
PS:第九更···
實在抱歉,由於之前準備不足,導致今天的暴更足足暴到了現在,還是沒有爆完···
從凌晨碼字碼到現在,實在是撐不下去了,還請各位看官老爺恩允,我睡一覺,醒來再奮筆疾書。
今天少了一更,明天補兩更,共四更,萬望諸位莫怪。
書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