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為何這般說啊?難道你是看出了什麼來?”老宋抹了抹嘴邊的茶水,急聲問道。
“宋伯,您看看這筆架的開片是不是大小都差不多啊?”老宋將筆架拿起翻來覆去看了數十秒,點點頭:“你不說我還真沒發覺,這一看還真是啊,這開片怎麼都差不多大小啊?”
“瓷器有紋者謂之開片,開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當瓷器的胚胎與釉面膨脹係數不同時就會產生裂紋。
“還有一種開片是瓷器歷經千年後也會有牛毛紋與魚子紋,當然那就不是哥窯這種開片了。
“開片最初是無法掌握的,這種技術在哥窯燒製最初時有人說已經完全可以掌握,也有說是章家兄弟後來才掌握的。
“但是哥窯之後的瓷器開片可以人工干預是肯定的,就是在瓷器出窯前,迅速開啟窯門讓瓷器驟然冷卻。
“因為窯內溫度由巨熱變成寒冷,釉面就會快速收縮,而內部的瓷胎卻是因為在裡面,冷卻速度相比起釉面來要慢很多。
“這樣內外受力不同,就會產生大的開片,再經過數道藥料工序後,也可以達到與自然開片差不多的品相。
“這個筆架的開片大小一樣,我想是有兩種可能,第一,這是作偽者故意露出的破綻。
“第二就是這確實是燒製時出現鬼斧神工般的自然開裂,但傳世哥窯開片瓷器中,卻是未曾聽過有開片大小差不多的。
“當然,這只是一個疑點,不能作為鑑定的最終依據。
“最重要的一點,這個瓷器是沒有支釘的。”沈愈覺得口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支釘是個啥?”老宋愣了愣。沈愈也怔住了,
“支釘您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老宋搖搖頭很坦誠的說。想了想,沈愈走出會客室在博古架上取了一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的高仿瓷,然後回到會客室對老宋講解道:“宋伯您看,這筆洗底部的這幾個小點,就是支釘留下的痕跡。”老宋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詳細說說。”看了老宋的神情,沈愈心中很是高興,宋伯玩收藏的心態簡直了……,沈愈都沒法形容,簡直就是爐火純青,視打眼如無物。
“精美瓷器會給人一種光潔如玉的感覺,原因就是因為帶釉,若是沒有上釉,瓷胎是非常粗糙的。
“而在古代時,滿釉的瓷器如果直接入窯燒製,就會讓瓷器粘在窯裡,導致無法取下,或者取下來,底足也會損壞。”
“這是何原因啊?”老宋馬上問出了心中的疑惑。沈愈沉默了幾秒,然後組織了一下語言,希望用最簡單的話將事情講明白,
“因為瓷器上掛的那層釉在窯內燒製達到一定溫度後就會熔化,進而成為一種類似液態的物質,並且它還有一定的流動性。
“這麼說吧,融化的釉就好似糖汁一般有粘性,等它冷卻後就會粘住所接觸到的所有物體。”見老宋還不明白,沈愈又在博古架上取了倆青花小碗來,
“假設這是兩個馬上要入窯燒製的碗,若是我們摞在一起燒,那出窯後,它就不是兩個碗,而是兩個粘在一起分不開的廢品瓷。”老宋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