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超級農業強國> 第531章 善於化不可能為可能(1/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31章 善於化不可能為可能(1/2) (2 / 2)

只見一陣海浪翻過,水中隱約可見一株株海草隨洋流漂盪,就像無數條不斷舞動的長臂。

“這是……”

周院士語氣莫名地說道:“這就是嘉穀漁場的巨藻林了!”

從水下機器人的視角可以看得更清楚:一棵棵“大樹”從海底拔地而起,足足有幾十米高,“枝葉”隨波浪和洋流飄揚。

這些“大樹”沒有根,它們依靠一個叫“固著器”的1米多長的結構,牢牢地將自己固定在海底的嘉穀投放的礁石上;葉片的主葉脈上規律排列的氣囊產生足夠的浮力,將“大樹”的葉片乃至整個身體託舉起來,在海水中保持直立的姿勢,形成壯觀的“海底森林”。

董教授瞳孔微縮:“這邊的環境……適合巨藻生長?”

要知道,巨藻就跟三文魚等冷水性魚類一樣,需要寒冷的環境來維持恢復和生長。縱觀全球巨藻林的分佈,多在溫帶和極地邊緣地區,譬如北美洲西海岸、南美洲沿海、南極洲島嶼海岸、澳大利亞海岸等地。

國內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從墨西哥引種巨藻,也獲得了良好的養殖效果,但那是在北黃海和渤海區域!而邳山島……是在東海吧?

周院士攤攤手:“要不怎麼說嘉穀善於化不可能為可能呢?嘉穀在這片區域發現了類似於‘黃海冷水團’的低溫環境,當然,其更穩定。但就算這樣,能讓巨藻適應這片海域的環境,嘉穀也是創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

“我們還不知道巨藻在東海安家可能會產生哪些生態影響,但起碼說明了一點,嘉穀在巨藻養殖如何適應更廣闊環境方面,很有經驗!”

“不僅如此,我國現有的主要海水養殖魚類包括大菱鮃、牙鮃等冷水性魚類,大黃魚、鱸魚等溫水性魚類,雖然已經有較長的養殖歷史和比較成熟的養殖技術,但是否適合在深遠海養殖,真不好說。”

“但嘉穀大漁場現在既有牙鮃等冷水性魚類,又有大黃魚等溫水性魚類……很顯然,嘉穀在養殖魚類適應深遠海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那麼,你覺得,在三文魚養殖適應黃海冷水團的探索上,與嘉穀合作,會不會更容易取得突破呢?”

董教授陷入了沉思中。

而就在此時,董教授的電話響起來了,是齊政打來的。

“中船方面送來了大型養殖工船的設計?這麼……快?”

董教授對於中船方面的高效率都感到驚訝了。

自己都還沒做出決定,專案的必備裝備居然就有著落了?

旁邊的周院士反而不以為奇。

事實上,嘉穀與中船集團的聯絡也是他牽頭的。

我國深遠海養殖能力還較弱,幾乎只有深海捕撈,還沒有成型的深遠海規模養殖平臺。差距集中在工程設施、配套設施、網箱養殖和海洋牧場構建技術上。

然而,身處中科院海洋所,周院士知道國家在近海海水養殖設施裝備、養殖技術、能源供給、物流和加工等方面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技術儲備,也就是說,其實我們已具備了深遠海養殖研究和應用的初步條件。

另一方面,從國內市場看,僅以南海為例,海域水深為45米~100米、且適合開展深遠海漁業養殖的海域面積約為6萬平方公里。隨著嘉穀這樣的巨頭不斷開拓深遠海養殖產業鏈,未來可形成約1800億元的漁業裝備市場,由不得各大船業集團不動心。

他就負責牽頭搭線,這不?嘉穀與中船一拍即合。

董教授:“……”

嘉穀這樣的吸引力和組織力,他覺得壓力更大了!

……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