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西漢萬戶侯> 第五十七章 儒分為八,匯聚於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七章 儒分為八,匯聚於二 (2 / 2)

真正使儒家在秦漢時期及以後仍能夠薪火相傳的,只有兩家,即孟氏之儒與孫氏之儒。

孟氏即孟軻(孟子)。其學術出於子思之門,子思是孔子之嫡孫,因此說孟子出子思一系傳道。

孫氏即孫卿,亦即荀子。荀子之學,則師承於孔子弟子子弓與子夏,因此說荀子出子夏一系傳經。

這便是秦漢時期,董仲舒之前的儒家的主流學說流派。

子思和孟子一派儒學,一方面仍堅持孔子的禮制思想,另一方面又提出外仁內聖之學,即人格主義的儒學,唐宋以後演變為孔、韓、程、朱之理學。

而荀子之學,則源於子張和子夏,主要是外王之學,亦即用權與法術之學。戰國中後期的法家一派,實際主要來自子夏學派。

此時的晁補之問出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問轅固生是哪一派的人?

見轅固生不答話,晁補之可記得這老小子擠兌自己的話語,於是又微微一笑說道:“我尚在潁川之時曾經聽說過一個故事,臨村有個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屋內齷齪不堪,當他父親的老朋友薛勤勸告他時,他慨然道,‘大丈夫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誰知薛勤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轅固公以為然否?”

更何況晁補之話語之中的意思也包含著另一種意思,就是儒家連自己內部的派系之爭都沒有弄明白、搞清楚,怎麼就敢開“治國平天下”之口?

雖然這並不矛盾,但現在被晁補之提出來,轅固生就有些面上無光,畢竟他也是要臉面的人,與田蚡之類的可以唾面自乾的人不同。

“轅固公雖然你一生治儒家經義,但恐怕遠不如我精通。我認為儒有小人君子之別。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務權謀,專工名利,青春皓首隻為浮名;雖有蓋世之才,然德行敗壞實乃小人。”

“且如李斯佐始皇而定六合八荒,而屈身事權宦,不免腰斬而死,此所謂小人之儒也;雖權傾一時,亦何取哉!”

其實晁補之說這些話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歷史之上,武帝即位後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五經博士,向全國各地徵召賢良。

當時90多歲高齡的轅固以賢良身份到了都城長安,同時他也告誡在這批賢良之中的齊人公孫弘(後官至丞相)說:“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

然而後來,轅固因年齡太大,諸儒又對他心存嫉妒,不久便罷歸故鄉。

縱觀轅固生的一生都在為了儒家的學說而奔波,可謂是窮畢生之力,然而到了儒家獨尊的時候,竟然被後輩排擠,不可不為之可笑、悲慘啊!

轅固生的一生不就是受到小人的排擠嗎?這與他何其相似。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