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76章 劉裕與劉穆之 (1 / 2)

【劉穆之出身寒門,自小酷愛讀書,頗有才華,但是身上並未有讀書人的酸腐之氣。

據史料記載,劉穆之愛飲酒,愛美食,喜食檳榔。

他家裡很窮,沒辦法滿足他的這些愛好,但他的妻子出身望族江氏,家境殷實,所以他就時常去妻子江氏的兄弟家裡“打秋風”,而這也引起了江氏兄弟的不滿,並嘲笑他:“檳榔消食,你常常餓肚子,還吃它幹嘛”。

但是劉穆之不以為然,最後還是妻子看不下去,就將自己的頭髮割下來賣掉換成錢,給她的兄弟作為劉穆之的飯錢,從這些細節可見劉穆之為人不拘小節,放(bu)浪(yao不(bi羈(lian。】

【東晉末年,王室衰微,地方起義不斷,朝廷對於地方的統治越來越力不從心。

桓玄稱帝之後,東晉王室岌岌可危,作為琅琊主簿的劉穆之地位也隨之一落千丈。

加上各處軍閥混戰不休,各方政治力量紛紛崛起,各色政治人物也嶄露頭角,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東晉門閥政權的統治搖搖欲墜。】

【東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南方寒門士族孫恩召集數百人在浙江上虞起事,會稽郡、吳郡等八郡皆叛晉響應,孫恩一下子竟然聚集了幾十萬人,聲勢浩大。

而後其妹夫盧循、徐道覆等堅持鬥爭到東晉末年(公元411年,最盛時曾佔有東晉半壁江山。

王羲之之子王凝之、謝安之子謝琰、吳興太守謝邈、永嘉太守司馬逸、黃門侍郎謝衝等大批南方士族先後被殺,南方士族勢力遭受重大打擊。】

【在長江中上游,各州郡方鎮依恃武力,互相兼併,完全脫離了建康朝廷的掌控。

桓溫之子桓玄依託桓氏幾代人的基業,都督江州、揚州及豫州共八郡諸軍事,領江州刺史,先後殺死荊州刺史殷仲堪、雍州刺史楊佺期。

他在東晉末門閥士族高層的權力鬥爭中取得了最後勝利,成為足以顛覆晉廷的政治軍事勢力。

東晉元興元年(公元402年),桓玄羽翼已豐,於是誘降劉牢之,殺死晉廷當政的司馬道子、司馬元顯、庾楷、司馬尚之等,隨後除去劉牢之,北府軍群龍無首。】

【公元403年,桓玄改元“永始”,廢晉安帝為平固王,建立桓楚政權。

從東晉皇始二年(公元397年)前將軍王恭聯絡荊州刺史殷仲堪討伐王國寶起,到永始元年桓玄掃平群雄、建立桓楚,東晉末的門閥士族為了爭奪最高權力互相傾軋、殊死鬥爭,嚴重削弱了門閥士族的勢力,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王恭、殷仲堪、楊佺期、庾楷等大批顯赫一時的皇族和高等士族退出了歷史舞臺,為劉裕、劉穆之等寒門士族的崛起提供了機遇。】

【眾所周知,在東晉時期,寒門要想入仕進取,需要得到世家大族的提攜和引薦,但頂多也只能擔任一些不入流的職位。

劉穆之在京口漸有名氣之後,被琅琊內史江敳聘任為主簿。

主簿即幕僚,魏晉時多由大臣自行招募,主管檔案檔案印鑑並出謀劃策,由於主簿職低位卑,大多數人往往終身無成。

江氏為顯族,江敳父江虨,官至吏部尚書、右軍將軍、尚書僕射。

劉穆之就娶了江氏家族江嗣的女兒為妻,其目的是想借江氏之助力以求仕途通達。

但是,由於高門士族排斥寒門士族的社會風氣的影響,江氏不但沒有幫助引薦劉穆之,反而還時常戲辱他。

劉穆之雖然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和政務才能,但是並沒有在主簿任上顯達,有時甚至食不果腹,歸根結底,這是士族專權的東晉門閥政治制度所決定的。】

【豪門士族的代表桓玄公然稱帝,預示著一個綱常顛倒舊制度崩塌時代的到來,也預示著以劉穆之為代表的寒門士族的歷史機遇即將到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