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和施青青走完了吳家的親戚,又坐車去了施青青家,用兩天時間把施家的親戚走了一遍,然後就返回了自己的家。
一個多星期後,方州學院重新開學。施青青的預產期是四月十五日,吳道和施青青都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進入四月以後,施青青的活動越來越不方便。吳道和施青青都沒有經驗,齊城縣距離方州市雖然不是太遠,但往返還是不太方便,施青青就把自己的母親叫了來幫忙。
四月十日凌晨的時候,施青青的肚子就出現了陣痛,之後越來越頻繁。施青青母親知道,這是分娩的前兆。天一亮,吳道就和岳母扶著施青青到了樓下,然後坐計程車去了醫院。
為了照看方便,吳道為施青青訂了一個單人病房。住進病房之後,施青青仍然是一陣一陣的疼。吳道去買了早餐回來,三個人吃下,繼續等待分娩的時刻。
快到十一點的時候,施青青仍然沒有生下孩子,醫生就建議剖腹產。吳道簽字之後,施青青進入手術室做剖腹產手術。
施青青進入手術室之後,她母親就返回了方州學院教師公寓去燉湯,準備給施青青喝,手術室外就只剩了吳道一個人。
儘管剖腹產手術已經非常成熟,但吳道在手術室外面還是非常的緊張和不安,此刻的他已經忘記了施青青肚子裡的孩子和他沒有血緣關係。
接近十二點的時候,施青青手術結束,醫生從手術室裡出來對吳道說:
“母子平安,孩子體重六斤八兩。”
聽完醫生的話,吳道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他馬上給岳母和李梅打了電話,說了孩子出生的事情。得到訊息後,李梅當即就去了齊城縣汽車站,坐車到方州來。
施青青和孩子被送回了病房。這時候的施青青雖然比較虛弱,但精神不錯,也很清醒。她看了看孩子,又看看吳道,說:
“我們的孩子出生了,你看他長得多可愛啊。”
吳道的心情原本是喜悅的,但聽了施青青的話,他突然又意識到了,這個新出生的孩子並不是他的。
經過了半年多的等待,吳道以為自己已經做好了當父親的準備,然而當孩子真的出現在面前的時候,他的內心卻是五味雜陳。
吳道想到,他活了三十四歲,已經有了兩個兒子,一個是沒有血緣關係的乾兒子,另一個在外人眼中是他的親兒子,但實際上也和他沒有血緣關係,心中不免產生了幾分悲哀。
看到吳道沒有說話,施青青又對他說:
“吳道,你有學問,給我們的孩子起一個名字吧。”
吳道看了看孩子,說:
“就叫吳亦生吧。”
“是哪一個亦,哪一個生?”
“亦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那個亦,生就是生活的生。”
“還是你有學問,這個名字不錯。”施青青又看著孩子說,“寶寶,你有名字了,你以後就叫吳亦生。”
一會兒,施青青母親回到了醫院,三個人開始吃飯。施青青對母親說了孩子名字的事情,施青青母親也說:
“吳亦生這個名字是不錯。”
一個小時後,施青青父親來到了醫院。下午三點,李梅給吳道打電話,說她到方州汽車站了,問應該坐哪路公交車到醫院。
這次到方州來,還是李梅第一次離開齊城縣,她是節儉慣了的人,即使是孫子出生這樣的大事,她也捨不得坐計程車。
吳道對電話裡的李梅說:“媽,你在汽車站那裡別動,我還是過去接你吧。”又對施青青父母說,“爸、媽,我媽到車站了,她是第一次到方州來,我怕她找不到地方,再迷路,過去接她一下。”
“你去吧,這裡有我們呢。”施青青母親說。
“你去就行。”施青青父親也說。
吳道離開醫院,坐計程車到了汽車站,接上李梅之後,又原路返回了醫院。在路上,李梅對吳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