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永徽迷局> 第五十二章 埋骨何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二章 埋骨何處 (2 / 2)

馬伕有些不好意思,撓臉回道:“前幾日南市買的,今年冬天冷,故而胡帽流行,幾日前恰逢南市胡裝店讓利,全洛陽人都跑來搶購,下官亦購了一頂。這氈帽又大又厚,遮風擋雨頗為暖和,尋常都得五十個開元通寶一頂,那日竟只要一半,簡直太划算了。”

薛訥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若說在這春寒料峭之日,胡氈帽的確是極為暖和的,卻也十分容易遮擋人的面貌。加之突然間開始出現在洛陽各坊的時疫,不得不令人起了憂心。難道是史元年在背後暗中佈局?那他此舉的目的究竟又是什麼呢?

車行出城,至西山腳下,廣化寺的山門便出現在眼前。薛訥與樊寧舍車拾階而上,進寺後便直奔安定公主歸葬的墳冢。狄仁傑已先到一步,正撅著屁股檢視著地面的土質。

薛訥立即走上前,與狄仁傑見禮道:“狄法曹果然勤謹,一大早便來檢視。”

狄仁傑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塵,覷眼笑道:“十日之期既至,二聖已在來此處的路上,薛明府倒不著急,好似項上人頭是別人的似的。”

“昨日隨狄法曹走了那一遭,自然已有了猜想,一切只能等天皇天后聖駕降臨時,賭上一把,有狄法曹相陪,薛某還有何遺憾呢?”

狄仁傑上下打量薛訥幾眼,捋著山羊鬍笑道:“看不出,薛明府竟是好賭之人?狄某昨日既答應了薛明府,自然會按照約定,向天皇天后報稟。狄某不過區區一州法曹,大不了便是回老家撅著屁股種田,薛明府卻是不同了,將那匪夷所思的說辭說與二聖,難道不怕二聖震怒,牽連令尊嗎?”

“薛某相信這世上並無神鬼,如若此案唯剩下那一種可能,那麼即便再難以相信,也一定是事實。薛某不才,但也是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性子,若真有負二聖所託,定言出必行,交出項上人頭,不會連累父母親族。”

“你們到底在說什麼啊?”樊寧在旁聽得一頭霧水,“公主遺骸到底在哪裡啊?一會子二聖就到了!”

“司刑太常伯李乾佑、司刑少常伯袁公瑜與刑部主事高敏到!”院門口負責通傳的御史朗聲道。

聽聞有人來了,薛訥、樊寧與狄仁傑忙站到一旁給劃定的接駕位上。李乾佑見到薛訥與狄仁傑,眼神中帶著幾分鄙夷,而他身後的袁公瑜則向二人投來安慰與期待的目光。

眾人的位置乃是御史按照品級依次劃定,高敏是正六品上,薛訥則是正七品上,兩人剛好毗鄰。薛訥搓手不住,似是十分緊張,自言自語道:“知其白,守其黑,為,為天下式……為天下式……”

“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虛極。’薛明府這是怎麼了?莫不會是緊張了罷?怎的背個《道德經》,竟也磕磕巴巴的?”

“實不相瞞,”薛訥靦腆一笑,回道,“薛某一緊張便會背書,《三字經》、《道德經》有什麼便背什麼,今日許是太緊張,竟連這也想不起來了。畢竟此案重大……不知高主事這幾日有何進展,有無找到樊寧便是安定公主的更多證據?”

“鐵證如山,還需要高某再證明什麼呢?”

“一本不知所謂的密冊,編者已然過世,能證明什麼呢?”薛訥依舊謙虛笑著,說出的話卻鏗然帶刺,“只怕是有人妄自揣度了天皇的忌諱,自行設計了這場戲罷?”

“呵,”高敏輕輕一笑,上下打量薛訥兩眼,“天皇的避諱,其實凡人可以輕易揣度?薛明府綿裡藏針,便是針對高某也沒用,還是好好想想待會子如何認罪,以求得天皇寬宥罷。”

薛訥眼中閃過一絲不經意的狡黠笑意,他點點頭,拱手一抱拳,不再與高敏爭辯。

未幾,門外御史高聲道:“本寺住持圓空法師與諸位道長比丘沙門到!”

在眾人目光注視下,一個身著紅色袈裟的老僧攜一眾高僧約莫十餘人一道走入院中,只見那圓空法師個頭不足七尺,鬚髮盡白,眼窩深陷,看起來倒是十足有得道高僧之感,在他身後的,則是幾個卷著袖口手持鐵鏟的年輕僧眾。

眼見時辰將至,方才還在閒話攀談的幾位官員此時皆閉了口,翹首以待,隨著一聲“天皇天后駕到!太子駕到!”眾人立刻原地跪倒,叩首接駕。在一眾宮廷侍衛和御史婢女的簇擁下,李弘攙扶著李治,與武則天一道踱入院中。今天的李治不似十日前那般精神,想必又開始犯頭風。被李弘攙扶著坐在牌位偏右的長椅上後,李治擺手道:“眾位愛卿平身吧。”

眾人領旨站起,垂首立在旁側。李治的目光掃罷眾人,最終落在了武后身上,他輕拍自己身側的空位,示意她坐在自己身旁。

不必說,此事尚無定論,天皇即便對天后有懷疑,也不會令她太難堪。武則天屈身一禮,當仁不讓地坐在了李治身側,兩人交換罷神色,她輕啟朱唇道:“十日前,有人以安定公主之事再生波瀾,稱十六年前,本宮令公主假死,以陷害蟒氏,真正的公主被密局閣丞李淳風收養。陛下命刑部徹查,本宮則從長安與幷州召來薛慎言與狄懷英,如今十日之期已至,此案是否業已破獲?”

狄仁傑上前兩步,再拜道:“回稟二聖,臣與薛明府奮力調查十餘日……未發現此處有盜洞。先前兩京之間瘋傳,稱陛下乃是看到公主遺骸不翼而飛,方犯了頭風,臣敢問……”

李治虛弱的面龐上滿是疑竇,蹙眉道:“朕不曾親眼見安定遺骸失竊,上次與皇后來此處,是看到配饗、靈位東倒西斜方動了怒火。至於公主未曾下葬,以及事關蟒氏云云,皆是御史臺密報呈奏。”

“那便是說……公主遺骸應當仍在墳冢的棺槨之中。回稟二聖,公主遺骸找到了,請二聖聖斷。”

聽了狄仁傑這話,滿堂人皆鬨笑起來,高敏嗤道:“狄法曹這玩笑,當真是太不合時宜了罷?種種跡象所述,皆是當年公主根本沒有下葬,而是被李淳風抱出了宮去撫養長大,便是樊寧,狄法曹卻說公主就在棺槨之中?如是攪擾聖聽,其心可誅!”

李治的面色復蒼白了兩分,他望了望站在人群末端的樊寧,又看了看身側的武后,重重咳喘幾聲,說道:“無論如何,此事今日必當有個結果……法師,開館罷。”

圓空法師雙手合十,對李治深深一禮,隨即對那幾名手持鐵鏟的年輕僧人點了點頭。年輕僧眾們即刻圍上前,準備剷土,其他僧眾便與圓空法師一道,立在墳塋旁誦經,企望不要驚動可能存在的公主亡魂。

樊寧遠遠看著這一切,神情恍惚,她心裡十分清楚,若開啟的棺中真無公主遺骸,那麼她是安定公主之事便十有八九被坐實。一旦此事被坐實,天后必遭連累,甚至整個朝廷皆會發生異動,而她亦會身陷宮廷牢籠,不知能否再與李淳風和薛訥相見,更不知他們是否會因此事獲罪。

時光如雨,點點滴滴淌過,不知過了多久,安定公主墳塋處已被挖出個一人深的豎井,一名僧人手中的鐵鍬突然觸到了一個堅硬的物體,發出“鏘”地一響。幾名僧人立即加快了速度,將附近的浮土扒開後,露出了一隻巨大的石棺。

圓空法師即刻轉身,向二聖請示,李治扶額頷首道:“開棺罷。”

兩名僧人矯健地跳下豎井,只見那棺槨以鐵鏈捆綁,側面還掛著石鎖,由於經年累月埋在土中,已經鏽蝕不堪。一名僧人接過旁側遞來的手斧,奮力一揮,只聽鐵石鏗鳴,鐵鏈脆斷。地面上復躍下兩名僧人,四個人來到棺槨四角,大喝一聲一齊咬牙用力,終於將棺蓋頂了起來。

眾人皆迫不及待地湊上前去,李治亦撐著虛弱的身子,在李弘的攙扶下走上前,他強攝心神,努力將混沌一片的雙目聚焦,往下看去,只見那即將朽壞的棺中竟然真的空空如也,並沒有任何遺骸在其中。

目睹這一切的李弘心頭大震,還未反應過來,便見李治一踉蹌,他忙上前將他扶住,急道:“父皇!父皇當心身子……”

李治顧不得身體的不適,轉身望向武則天,神情異常複雜,有震驚,有傷懷,有慰藉,有憤怒,種種聚積混在一處,令他心口起伏不住,最終只道:“媚娘……你還有何話好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