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很殘酷,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在劉徹面前一直晃盪著的人晉升的機率比其他地方的人高了不止十倍。
在京的卿大夫晉升三公是最多的,至於大漢其餘幾十個郡守,百來個都尉,誰知道他們啊。
文翁作為三朝老人,名聲更是傳遍了巴蜀,外面的人提及巴蜀的時候還會提起文翁。
他的能力就比公孫弘這些人差麼?
肯定是不差的,而且文翁走的還是劉徹最喜歡的路子。
可到最後還是死在了蜀郡郡守的位置上,老死的而非其他原因。
由此可見秀存在感是多重要的一件事情,估計大漢很多兩千石的官員,劉徹見都沒見過。
一千石的官員,也就御史最能夠現眼的。
吾丘壽王現在調任過去,劉徹是不會讓他去御史大夫府待著,最後肯定是入駐蘭臺。
張遠心裡面也清楚,今天劉徹最終能夠同意,也是記起來了往日跟吾丘壽王之間的情分。
這幾個陪著劉徹渡過了少年時代的文豪,在劉徹心裡面還是佔據了一定的空間。
等二人回到了太學令府邸,張遠辦公的地方,吾丘壽王有些話也能說了。
“下官還是要感謝太學令舉薦提拔之恩。”
這次太學好幾個人調回長安,大家裡面都清楚是因為什麼。
張遠這是把李椒闖入太學傷人甚至要殺自己的事情給翻篇了。
說起來是劉徹對張遠的妥協作出的一點補償。
總歸是要補償的,張遠大可提一些對自己有利的條件,可張遠最終還是幫助了吾丘壽王他們。
“這樣的話不用再說了,往後你入了御史大夫府,幫我照顧一下王卿。
那裡是大漢訊息最為靈通的地方,所有的訊息都要以御史大夫為中轉站。
若是我遇到了什麼難處,需要你幫助,到時候你可以償還這個情分。”
這樣子對吾丘壽王解釋會讓他心底的壓力小一些。
衛青說張遠傲慢跋扈,可那都是對外人。
對自己人,張遠是狠不起來的。
“下官明白,只要太學令有用到下官的時候,下官定當不留餘力幫助太學令。”
“好了,那就這樣吧。
我有些倦了,你先退下去吧。”
張遠已經下了逐客令,但吾丘壽王還停在原地沒有離開。
“太學令,下官還有一事需要提醒您。”
“什麼事?”
“下官三日後會去長安,可空缺出來的太學丞位置怎麼辦?
您的心性,要是陛下弄來一個跟您不太對付的人過來,您以後心裡面肯定會不太愉快。”
吾丘壽王說到一半,張遠猛地一下拍了自己的大腿。
最重要的事情特麼的給忘了。
而且關鍵的是,張遠記起來自己還欠一個人一份人情到現在都沒有還。
“孔安國現在是否還在太學內?”
“未曾離開過。”
“去把他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