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場還有外人在,那些藏在考生人群中還有宮衛中太學官吏中的繡衣使者,此時此刻遠比任何人發懵的都厲害。
官學章程可都已經下發到全國了,張遠這麼大的膽子說不執行了就不執行?嫌棄自己的腦袋在肩膀上面的時間太長了,自尋死路?
除了繡衣使者們,當然還有幾名御史。
這些人常駐太學不是為了鑽研經學,也不是為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
說白了就是光明正大的監視張遠監視太學,看看他們有什麼違規的地方,然後好彈劾。
這群御史就指望著彈劾一些大官來搏取名聲贏得功績!
張遠算大官麼?絕對算!
現在張遠這已經出格到不知道到何種地步了,這些御史們當場就能夠列出張遠數條甚至十多條罪狀。
送上門的功績一下子把他們幾個也砸暈了。
反應最大的肯定就是那些考生了,張遠這麼一說直接把他們晉升的路給堵死了。
那特麼昨天放榜的時候還不如自己的名字寫在上面,這樣心裡面還好受一些,可是現在呢?
雖然這一整天都在傳謠言,但是那也是建立在自己沒什麼壓力,甚至知道可以進入到太學學習的喜悅當中。
說的不好聽,這些考生這一天的狀態就是飄了,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並且沒把張遠當回事!
好不容易爬到山巔了,這一回跌落懸崖底下去了,誰也受不了啊。
那些造謠者心裡面更是不舒服。
他們為什麼賣這麼大的力氣造謠,甚至間接的跟張遠交惡,肯定是背後指使者許諾了好處,這好處能小得了?
現在看起來,張遠這就是要破罐子破摔。
張遠這一回可能噁心了劉徹,但是劉徹不會下令一查到底?
造謠者跟幕後指使者本來就沒想著拿出真憑實據逼張遠或者是劉徹,且不說他們沒有,就算有也不會拿出來,因為會影響他們自己的利益。
真有證據證明張遠拿太學的入學名額換取利益,那劉徹知道了這件事情後,張遠可能會直接完蛋,但是最後的結果肯定有一條。
往後太學令只能是一個傀儡。
幕後指使者想要的難道是一個沒有一點點權力的太學令官職?
“不對勁!
大家聽我一言,我們有證據證明我們自己不是那些走關係進來的!
只要削除了嫌疑,就算是太學令又如何?他能違抗禦史大夫府還有丞相府聯手下發的官學章程麼?
更何況這官學章程還是陛下首肯,經由太學令自己列出來的。
自己打自己的臉,恐怕會直接把自己推向深淵!”
現在差不多已經快撕破臉皮了,事情也快結束了,沒想到快結束的時候還能有個驚喜。
“你叫什麼名字?”
入學考生有三千八百二十六人,只有這一人腦子是清醒的,也發現了張遠的漏洞所在,其他就算有人知道,但是他們沒那個膽子說,或者還沒反應過來。
驚喜多了就不叫做驚喜,有這一人足矣!
“太學令難不成想秋後算賬?學生雖然沒什麼地位,但是當著諸位經學大家,還有這麼多儒家子弟的面,我也不畏懼你。
學生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琅琊郡王卿!”
張遠沒覺得這個人露頭了就是造謠的人,反倒是覺得這人與這件事情一點關聯都沒。
他是在為所有的考生說話,而不是一些陰暗之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