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07.伐國之道

 此次征討南越朱由校調動了皇家陸軍和海軍的精銳,將大明的最新科技全部拉到前線檢驗,除了進一步改良後的擊發槍,還有借鑑英格蘭蛇炮後研製的更為輕便的前裝加農炮,取代笨重的呂宋大炮和佛郎機炮。閃舞

前文講過世界上第一次在實戰中使用三段擊戰術的人是明朝的沐英,後來者數不勝數,但做的最好的肯定是拿破崙,除此之外這位天才軍事家還善於使用火炮。土倫戰役不但成就了拿破崙在法軍中的地位,還確定了炮兵在陸軍戰場的絕對核心地位,之後拿破崙發動的多次戰爭都沒再出現白刃戰,歐洲全面進入火器時代。

拿破崙時代結束後,法國的霸權開始受到普魯士的挑戰,在著名的普法戰役中,新崛起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全面使用射程為3500米的後裝線膛炮,炮彈則是殺傷力更為強大的開花彈。此役之後,普魯士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傳統的前裝加農炮正式退出人類戰爭,後裝火炮以及退管火炮成為武器的發展方向。直至今天,世界上的主要軍事強國仍在普遍使用這種技術,在研的電磁炮因還未投入實戰當中,這裡就不做贅述。

朱由校想透過絕對的實力在戰場上開啟局面,但他低估了南越猴兵的抵抗意志,即便明軍在火器上有一邊倒的優勢,在爭奪諒山時還是舉步維艱。閃舞猴兵為了炸燬袁崇煥的炮兵陣地,多次派敢死隊潛伏到五百米以內的地段,利用人肉炸彈不斷消耗明軍的火炮手。

袁崇煥意識到這個問題後,立即組織炮兵進行兩輪齊射,準確地打在敵人隱蔽的戰鬥隊形中,幾名猴將當場陣亡,士兵死傷慘重,但失去指揮的猴兵非常頑強,依然不停的抱著炸藥往前飛奔。

面對南越鄭氏的殊死抵抗,朱由校似乎明白了“凡伐國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道理,這也是為何當初驕橫的日不落帝國和如日中天的美利堅不會輕易吞併鄰國土地的原因。

諒山的北面是層巒疊嶂、叢林密佈的山地,往南則是稻田縱橫、水網交叉的平原,況且升龍據此僅有二百六十多里,從戰略位置上與明朝的山海關非常相似,鄭氏在此佈置精銳拼死把守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不過此時鄭氏在北面阻擋明朝,南面還要在爭江防禦阮氏,整個國家的兵力部署呈現啞鈴狀,朱由校決定參考仁川登陸,命商周祚、蔣德璟等人率四國聯軍從海上佔領紅海出海口奉化,然後沿內河北上,直撲鄭氏的巢穴升龍。

就在明軍對南越鄭氏形成決戰態勢的時候,朝廷內部卻出現了重大的分歧,內閣首輔、吏部尚書韓熀和太師、兵部尚書孫承宗都認為明朝的疆域過於龐大,新政和軍事、教育改革等又在進行當中,應當將全部精力放在內部管理上。35xs對於南越和廣南的入侵和騷擾,他們建議小施懲戒便可,應當堅持萬曆時制定的“不拒黎,亦不拒莫,使之互相牽制”的安南政策。為了說服朱由校,孫承宗還列舉了當年成祖朱棣兩次討伐南越的例子,認為南越就是個戰爭泥潭,一旦陷進去就會拖垮債臺高築的明朝財政,實在不宜因小失大。

這兩人在朝中是朱由校的左膀右臂,很多重要的決定都出自他們的智慧,對於這些苦口的良藥,朱由校並沒有當即駁斥,耐心的勸導道

“兩位愛卿一文一武,實屬朕的肱股之臣,你們的意見朕會認真思考。聽說韓愛卿竟能熟讀《孫子兵法》,不知這部神作一共多少個字?”

《孫子兵法》是中華戰爭史的巔峰之作,為歷代軍事家、政治家乃至商人所推崇學習的一部經典。作為明朝內閣首輔,韓熀自幼博覽群書,自然倒背如流,他不假思索的回道

“回聖上的話,此兵法乃春秋時祖籍為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所著,分為十三篇,共有六千零七十五個字。”

朱由校暗喜韓熀如此博聞強識,更讓他高興的是二人已經落入一個預設謬誤的邏輯陷阱之中。其實中國古代的軍事家如銀河繁星不勝列舉,除了《孫子兵法》外,還有《孫臏兵法》、《太公六韜》、《吳子》、《司馬法》、《尉繚子》等曠世之作,另外明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也著有《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都是結合實戰經驗總結出來的經典。

韓熀說完後渾然不知是計,與孫承宗一道正在苦思《孫子兵法》的一些細節,朱由校見狀繼續問道

“孫武先生能將用兵韜略濃縮為六千零七十五個字,可謂字字千金,句句良言。孫武是中華民族的兵聖,太師乃大明的軍神,你認為這部兵法中最精髓的是哪一句?”

這下可就把孫承宗給問住了,要說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那過於籠統;要說屈人之兵而非戰也,那又與皇帝當前的戰略不合。

朱由校見他陷入苦思,笑著說道

“帶兵打仗朕不如孫愛卿,治國理政朕不如韓愛卿,可要說到大政方針上朕還是有一些心得的。依朕看來這部神作只用十一個字就可以概括,其它皆為修飾。”

朱由校前半句說的非常謙虛,所以韓爌、朱夔元並沒有覺得他有點驕狂,先是客套幾句,然後虛心的問道

“聖上穎悟絕倫,還請為臣等指點迷津。”

朱由校也不跟他們兜圈子裡,直奔主題說道

“依朕看來,是‘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這十一個字。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戰場上最多隻能有一方作為勝者,朕希望這個勝者是我大明王朝。當初確定大洋爭霸的戰略時,朕就將南越列為第二個征討的物件,並派遣使者和錦衣衛收集高平莫朝、宣光鎮武德恭、南越鄭氏、廣南阮氏以及占城、真臘、扶南、暹羅的情報。

就在我朝征討倭國的時候,鄭氏和阮氏曾在富春交戰四個多月,雙方都投入了艦船、大象、火炮等,最終南越的鄭梉慘敗而歸,廣南的阮福源依據爭江割據一方。如此一來朕最擔心的南越聯合抗明的問題已經不復存在,兩位愛卿憂慮的戰爭泥潭也不可能發生。”

其實以目前明朝的國力,推平中南半島根本不費吹灰之力,如此大費周章的與暹羅和親,率領四國聯軍在金蘭灣結盟,是因為朱由校吸取了諒山戰役的教訓,決定製造人心向背的聲勢,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佳目標。畢竟倭國、南越只是開胃菜,將來大明軍隊還要前出馬六甲海峽和高加索地區,那裡才是中華男兒書寫傳奇的地方。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