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92.馬關條約

朱以海等第一批旅歐的外交使團歸國後,給朝廷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資訊,白人的資本積累充滿了血與火,只是大明對外比較強硬才沒被殖民掠奪。在這種新思維的啟發下,保守計程車大夫們終於明白了朱由校為何要全力征服日本,然後依託馬六甲海峽與歐洲列國進行大洋爭霸。

當然任何制度的變革都是一場利益的重新洗牌,這場圍繞重商主義推行的天啟革新,從一開始就將士族的利益捆綁在對外貿易的艦船上,所以才會得到眾人的支援。朱由校雖然掌握歷史的節奏,但是他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人們的思想,士農工商的封建體統依然牢不可破,唯一的變化就是讓士族參與到商貿當中,讓他們嚐到商業發展帶來的好處。

在這種背景下,落日行動在明朝達成高度一致,要想徹底挖掘明朝的貿易潛力,就必須先把東邊的倭寇掃清。天啟七年,織田信衡和德川家光在大阪的鏖戰中元氣大傷,朱由校見他們想打白條來換取明朝的火器和糧食、藥材等戰略物資,果斷的終止了對他們的軍事援助,任命侯峒曾為欽差大臣,前往江戶調停這場戰爭。

對於明朝的強勢介入,德川家光忽覺脊背發涼,在他和德川忠長、織田信衡混戰的時候,明軍已經牢牢的控制了九州島和石見銀山,並將後水尾天皇接到南京居住。如夢初醒的他只能捶胸頓足,卻不敢公開和明朝作對。最終,熊廷弼、南居益、商周祚、袁可立、熊文燦、侯峒曾等核心人物與日本的德川家光、織田信衡以及其他在戰亂中崛起的大名在本州島的馬關進行談判,日本承認九州島是明朝的領土,並割讓島根縣。

作為回應,明朝承認江戶幕府是日本的合法政權,但新任關白必須將權力重新交給天皇。織田信衡返回四國島,與家臣高山右近、內藤如安平分那裡的土地和人口。其他大名也可以在自己的屬地建立政權,享有獨立的軍事、政治、外交權利。明朝作為日本各國的宗主國,享有外交豁免和自由通商的特權,雙方的貿易統一使用明朝的貨幣。

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並將其納入藩屬,簽約的地點之所以選擇與九州福岡隔海相望的馬關港,含義不言而喻。不過朱由校的想法是二桃殺三士,在以後的管理中不斷挑撥日本的內亂,然後蠶食他們的勢力範圍,最終將日本變成鬼島。

《馬關條約》的內容雖然苛刻,但好在明朝承認各簽約國的合法地位,並承諾派兵保護他們的安全。在戰亂的年代,能夠在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中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他們都曾親眼目睹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悲劇人生,深知與明朝為敵的下場,為了保證自己的私利只能依附在明朝的羽翼下,眼睜睜的看著日本又分裂為十幾個小國。

將軍們在馬上可以打天下,但是要想治理天下就需要文官們升堂辦案了。《馬關條約》簽訂以後,首要的問題便是確定九州的行政地位,然後選派封疆大吏和各州縣的流官。根據明太祖朱元璋訂下的制度,兩京一十三省的行政單位通常為省州縣三級,根據需要也可以在省的下面設定府。其他偏遠地區則設定土司或是宣慰司,如成祖時期在蘇門答臘島設定舊港宣慰司。另外兩京周邊還有兩個直隸省,類似新中國設立的直轄市。根據以往的經驗,朱由校決定在九州島設定東瀛宣慰司,但是具體的事務將由內閣和六部直接處理。

至於宣慰使的人選,這是讓朱由校最為頭疼的地方。洪承疇和南居益作為落日行動的陸軍和海軍的總指揮,戰後需要回到國內接受新的任命,他們將揮師南下重新恢復舊港宣慰司,正式接管馬六甲海峽。經過反覆斟酌,目前來看只剩沈有容、熊文燦和侯峒曾最為合適。

沈有容在朝鮮抗倭戰爭期間,曾打算以間諜的身份刺探日本內地的情報,還沒出海豐臣秀吉就一命嗚呼了。後來他在遼東抵禦過蒙古、土蠻的騷擾,多次聯合建州女真打擊葉赫女真。北方形勢稍微穩定後,他又一口氣跑到福建負責海防,並在東沙群島全殲日本的村山艦隊,順勢將盤踞在臺灣的倭寇趕跑。荷蘭指揮官高文律佔領澎湖後,他又在那裡重創荷蘭艦隊,逼得高文律投靠明朝,成為朱由校在日本的一顆重要棋子。

天啟初年,努爾哈赤勢不可擋,鐵嶺、撫順相繼失陷,沈有容被調至山東登州任副總兵,成為三方佈置的重要一環。可以說他一生為保衛明朝江山踏遍大江南北,如今已是七十歲高齡,讓他留在東瀛怎麼也說不過去。

侯峒曾是去年的進士,寫的一手好字,文章做的也好。殿試時朱由校隨便問他幾個有關倭寇的問題都應對如流,給朱由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先把他派到浙江做參政,學習一些地方上的管理經驗。德川幕府乞和後,侯峒曾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前往江戶,透過威逼利誘迫使各方簽訂《馬關條約》,將日本分裂為諸多小國。不過他的問題是年少成名,一旦手握生殺大權勢必會心浮氣躁,甚至飛揚跋扈,讓他擔此重任太過於冒險。

那麼就只剩熊文燦了,他歷任山西按察使、山東布政使、福建巡撫,有豐富的地方管理經驗。出訪呂宋前被朱由校調至兵部任左侍郎,算得上天子門生。熊文燦在陸地和海上歷經無數戰役,並出色的招降了海上巨盜鄭芝龍,利用十八芝的力量逐漸平息了南海的匪患,可見此人具有過人的眼光。

等到侯峒曾帶著明朝與日本各國簽署的條約返程,同行的還有洪承疇、沈有容、鄭芝龍、熊文燦、袁可立、顏思齊、南居益、戚報國、甘輝、李國助、楊天生等前線的將領。這些人經過兩年多的苦戰,終於實現了落日行動的戰略目標,可謂勞苦功高,居功至偉。

此時朱由校業已返回京師,先是在天津港檢閱了凱旋歸來的艦隊,然後才回到皇極殿大肆封賞戰功卓著的將士們。等到王安將冊封的名單一一念完,底下的大臣們順勢齊刷刷的跪倒在地高呼萬歲。

朱由校早已厭倦了這些繁文縟節,隨口說了句免禮平身,然後示意王安給沈有容搬了個凳子坐下。

皇極殿內賜座可是聞所未聞的奇事,朝中大臣目瞪口呆的看了會小皇帝,確定他一切正常後深感匪夷所思。就連沈有容也是坐立不安,猜不透小皇帝又要搞什麼名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