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由校的聯姻提議,後水尾自然歡喜不得,有了明朝這個靠山他不但可以確保自己的地位,還能趁機奪回失去已久的權力。德川家光那邊也是支援的,和子是他的妹妹,興子是他的外甥,這兩個女人將幫助他牢固的控制日本。只有織田信衡的內心是警惕的,他知道一旦江戶幕府搭上明朝這條線,自己很有可能會成為一枚棄子,先前德川忠長的教訓還歷歷在目。
當然這個提議也引起了朝廷內部的強烈反對,朱慈烺是嫡長子,身份貴不可言,大臣們已經要求立為太子,以保證大明國本的穩固。若是讓他迎娶一位藩屬國的皇室女子,這有悖於明朝的體統,弄不好還會影響他順利的繼承大統。
這些反對的奏摺很快便淹沒了司禮監的文案,曹化淳心知茲事體大,非他一人可以處理,索性又把這些奏摺抬到上書房內,謹慎的說道:
“萬歲爺,內臣不得干政是太祖高皇帝的遺訓,此事涉及國本奴才不敢妄言,一切全憑主子定奪。”
朱由校抬頭看了一眼曹化淳,見他臉色煞白暗暗發笑,心想你這個鬼機靈反應倒是挺快,可此時你不替我擋槍要你何用,於是故意拉長臉說道:
“前方的戰報每日不下數百件,朕哪裡還有精力?你且把這些東西抬回去,一切等落日行動結束後再議。”
曹化淳見皇帝語氣堅定,猶豫了片刻後將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一臉惆悵的起身告退。他知道這個黑鍋不好背,說不定就會成為千夫所指,將來被髮配到南海子淨軍也未可知。
等他走後,朱由校望著龍案的幾封奏摺一籌莫展。落日行動原本是要在十年後進行的,誰知半路殺出了四國聯軍,朱由校認為機不可失,這才提前介入日本的內亂。如今這場戰爭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期,織田和德川兩大家族為了贏得最後的勝利,不惜放縱部下搶奪糧草和壯勞力,導致日本境內的春耕荒廢,流民四起,餓殍遍野。
為了尋找一線生機,這些難民有的往北逃至北海道和庫頁島,還有的偷渡到九州島希望得到明朝的庇護。其實接收難民並不麻煩,關鍵是要有足夠的糧食,明軍跨海作戰後勤補給本就困難,哪裡會有多餘的物資養活他們?
為此商周祚在皇帝的授意下,只留下有手藝的工匠、矮於車輪的孩童,以及三十歲以下的女人,其餘全部轉手賣給約瑟夫。這些英格蘭人名義上是招工,其實就是誘騙免費的勞動力到美洲淘金,屬於早期的販奴貿易。這種方式雖然簡單粗暴,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卻是最好的選擇。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明朝內部,由於魏忠賢將三餉攤派到全國各地,這使得自然環境本就非常惡劣的西北雪上加霜。天啟六年這裡遭遇罕見的乾旱,後來又出現蝗災,致使田地幾乎絕產。當地百姓為了生計被迫前往陝西、河南、四川討飯,沿途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為了緩解災情,西北總督盧象升四次上奏摺請求取消徵收甘肅、寧夏的三餉,並要求朝廷撥款賑災,開放糧倉賙濟災民。同時安排甘肅巡撫左光斗、總兵羅乾象加強警備,防止流民趁機作亂。
魏忠賢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湊齊軍餉,自然不會同意盧象升的提議,兩人勢如水火,一時難分勝負。可是入秋以後,流民越聚越多,西北各州縣經常出現打家劫舍的情況,治安壓力非常大。那些腦袋上長著反骨的陰謀家趁機煽動難民鬧事,高迎祥、羅汝才、李自成等陸續登上歷史的舞臺。
按照大明律例,各地巡撫要如實奏報叛亂的情況,朝廷也有一套成熟的制度應對,但落日行動馬上要進入第二階段,這個時候跟皇帝說發生叛亂無異於找死。午朝時孫承宗、韓爌、黃克纘、李邦華、朱燮元等一干老臣面色沉重,不知該如何開口,朱由校雖然已經得到戚興國的密報,卻也裝作不知。最後還是敢於仗義執言的鄭三俊站了出來,俯首嚎啕大哭的說道:
“啟奏陛下,討伐倭寇的戰爭已達成預期的目標,說明王師天道昭昭,列祖列宗有在天之靈。可是今年西北旱情嚴重,莊稼幾乎絕產,若繼續在當地徵收三餉,微臣擔心像高迎祥、羅汝才等賊人的叛亂會越來越多。”
朱由校聽完假裝非常吃驚,憤怒的拍了下桌子,大聲責問道:
“諸位愛卿,鄭大人此話是何意?”
韓爌見鄭三俊已經向皇帝攤牌,自知身為內閣首輔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索性將西北的局勢一股腦的交代清楚。朱由校表面上越聽越氣,咬牙切齒的咒罵魏忠賢禍國殃民,發誓要將這個狗奴才拖到午門槍斃半個小時。不過他內心則是一陣狂喜,該來的總會來,終於等到你,還好沒放棄。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高迎祥造反的才華在動亂的西北發揮的淋漓盡致,逮住機會便勸說流民與其坐而飢死,何不盜而死?加上整個朝廷已經遷至南京,皇帝正在全力指揮討倭的戰爭,他認為這是絕佳的機會,帶領手下的得力干將一路往東前進。攻克漢中後將瑞王府劫掠一空,又命部下把王府內外殺的雞犬不留,以此斷絕眾人的退路。
瑞王府的慘案很快便傳到南京,這讓朱由校非常惱火,責令盧象升火速馳援漢中,並安排曹文詔、羅乾象、艾萬年從三面夾擊這股叛軍。眼見官軍來勢洶洶,高迎祥自知無法正面迎戰,便在磨盤山與羅汝才、橫天王、九條龍等人合兵一處,進入防守比較薄弱的山西省南部,依託太行山跟朝廷周旋。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乃中原地區重要的地理屏障,往東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北上可以直達京師,南下可以攻擊洛陽。高迎祥帶著十幾萬部眾很快便在這裡駐紮下來,成為太行第一大盜,還叫人模仿梁山好漢在山寨內豎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可是他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自打天啟皇帝登基以來,他一直在調撥內銀賑濟災民,犒賞邊關將士,自己卻過得非常簡樸。每頓飯不過是四菜一湯,一件龍袍穿了六年,每年處理政務的時間多達七、八個時辰。更有甚者,小皇帝多次率軍出征,剿滅女真、蒙古的匪首,平息西南土司叛亂,眼下他又在東海討伐倭寇,這難道不是在替天行道?
由於太行山不屬於西北總督的管轄範圍,盧象升追到這裡後只能停止行軍,命令曹文詔、羅乾象、艾萬年原地待命,自己則親自前往大同與宣大總督董漢儒商議。逃出生天的高迎祥瞅準明朝調兵制度的漏洞,星夜馳往洛陽,宣告只為了福王的金錢百萬,不會傷及無辜。
這個福王乃萬曆的三子朱常洵,母親便是大名鼎鼎的鄭貴妃,即國本之爭的主人公。朱常洛入駐東宮以後,萬曆帝將這個心愛的兒子封到繁華的洛陽,並拿出四萬頃良田供他享用。
地位尊貴的朱常洵從小便養尊處優,到洛陽後終日飲酒作樂,喜好美人與歌舞,對外界的災情、叛亂漠不關心。直到高迎祥的叛軍兵臨城下,這才幡然醒悟,連忙宴請河南參政王胤昌、總兵王紹禹,以及副將劉見義、羅泰,並拿出黃金千兩招募勇士拒敵,自己手持長矛多次衝入敵陣,頗有朱元璋的雄風。
在朱常洵的帶領下,洛陽百姓紛紛登上城牆幫助官軍退敵,高迎祥見狀立即鳴金收兵,假裝潰不成軍。是夜朱常洵在王府宴請各位守將,不料王紹禹早就覬覦他的萬貫家財,暗中勾結高迎祥裡應外合,開啟北門引賊入城,親自率兵包圍王府。叛軍早已嚐到了洗劫王府的甜頭,當即蜂擁而入將福王的家產搬運一空,順手將活人屠殺殆盡。
眾人在洛陽燒殺搶掠了三天三夜,高迎祥這才想起牢裡還關著朱常洵,便命人將他押到大營。為了讓部下死心塌地的跟隨自己,高迎祥命李自成想個辦法處置這位體態臃腫的福王。
李自成不知是計,自鳴得意的上前不懷好意的捏了捏他身上的贅肉,突然靈機一動,讓人把朱常洵綁起後剝光剃毛,並用藥物灌腸,裡裡外外的捯飭乾淨後將其扔到大鍋裡和幾隻野鹿煮成一鍋“福祿湯”。
高迎祥此舉雖然過於殘暴,但卻讓叛軍士氣大振,各路匪首自知不是他的對手,便共同推舉他為闖王,作為眾人的首領。此時高迎祥似乎是被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他以為乳臭未乾的天啟皇帝會和朱常洵一樣腐敗無能,便開始盤算北上攻打京師,與南京的朝廷劃江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