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75.上帝之鞭

以往北方草原出現災荒的時候,遊牧首領都會率兵南下搶掠,如今他們顧忌身後的羅剎火槍兵和哥薩克騎兵,又忌憚明朝皇家陸軍的實力,所以選擇透過貿易的方式來換取中原的糧草布匹。如此一來朱由校號令群雄,各部首領自然會給他這個面子,這也是無奈之舉,誰讓他們有求於明朝。

等到他們進入京師,朱由校故意拖延開會的時間,暗中派人帶著這些蒙古漢子往返於繁華的鬧事和繚繞的教坊司之間,經過數月的腐蝕竟然都有些樂不思蜀。這些首領發現曾經需要靠玩命才能搶掠來的女人和財富,如今可以盡情的享用,只要他們聽命於大明,甚至可以帶回草原。

其實男人爭來鬥去不過是為了女人和財富,若是可以用和平的方式獲得,誰還願意去冒生命危險。朱由校見時機成熟,在皇極殿召見各部首領,開門見山的說道:

“各位可汗,先前羅剎人和哥薩克人的入侵使得草原上的各部族損失慘重,義州之戰我軍雖然殲滅了這股來犯之敵,但據朕所知他們在西北方向有自己的國家,總兵力多達五十萬人。這些人與當年禍亂華夏的五胡相似,生性殘暴,嗜殺喋血,與我們有著黃面板、黑眼睛的華夏族並非一類。

先前大明與諸位可汗在衛拉特訂立盟約,共同抵禦外族的侵略,目前來看效果顯著。不過北方連年天災,不僅草原受到影響,中原地區也深受其害,糧食產量逐年降低,境內兩萬萬子民餓殍遍野,嗷嗷待哺。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朝廷還是擠出糧食支援草原上的同胞,還望諸位能夠體諒我們的良苦用心。”

這番話說得非常中肯,也的確是當時的實情,幾位首領連忙應聲附和,紛紛表示非常感激明朝的大度和寬仁。朱由校假裝客套了幾句,繼續說道:

“大明雖與羅剎訂立盟約,雙方以烏拉爾山、黑海為界,但這只不過是權宜之計,一旦他們打敗歐洲的對手,難保不會再次掉頭踐踏我們的家園,擄掠我們的財富,欺凌我們的妻女,所以一定要未雨綢繆,早作防備。

據史書記載,漢人和蒙古人本就同屬一支,都是華夏族的後裔。當年蚩尤敗走後,一部分人往南遷徙成為苗族,另一部分往北遷徙成為匈奴族。如今苗族已經迴歸到華夏族的大家庭當中,朕希望能用最大的誠意來接納蒙古同胞,雙方摒棄數千年的恩怨,結成黃種人的血肉聯盟,共同抵禦白種人和異教的入侵。

今日廷議,朕想與諸位可汗商議在原準格爾汗國以北的葉尼塞河上設定衛所,在北海修建城池,共同遷徙百姓,實行牧、漁、耕相結合的生產方式,一者可以提高草原的收成抵禦天災,二者能夠集中力量保衛我們的土地和子民。”

這個提議是朱由校與朝廷精英共同商議的結果,自然有它的成熟之處,但明朝與蒙古打了二百多年的仗,雙方的戒備都非常深。明朝忌憚蒙古再次統一後會成為北方的勁敵,蒙古擔心定居後會失去草原的天然屏障,一時底下議論紛紛,最後長居在河套一帶的喀爾喀部首領哈爾巴拉起身說道:

“尊敬的大明皇帝,本汗非常贊同你的提議,蒙漢本就是一家,如今外敵環伺理應團結一致。只是蒙古人習慣了遊牧的生活,如果貴族都住進了城堡,農奴耕種土地,將來草原上的安全如何保障?”

針對這個顧慮,朱由校早與孫承宗等人推演過多遍,胸有成竹的回道:

“朕設立衛所、修建城堡並不是要將草原直接納入朝廷的管轄之內,而是想與諸位可汗結成民族同盟。在這個同盟框架下,各部落都有固定的牧場和耕地,對內可以獨立的處理族中事務,增設互市進行貨物貿易;對外統一外交和軍事行動,組建聯軍保障草原的和平。”

這些居住在漠北的蒙古部落本就生活艱苦,又經歷沙俄的入侵,早已是驚弓之鳥,聽到朱由校的回答,暗想如此一來大家可以和平共處,永享富貴,當即表示贊同。

當然,這對於夢想著要統一草原的林丹來說並不是件好事,他見諸位首領認同了明朝皇帝的計策,知道這招釜底抽薪將讓遊牧民族徹底成為朝廷的依附,急忙起身上前辯解道:

“尊敬的陛下,蒙古草原如海一般浩瀚遼闊,大小部落如星星一樣多,如果要組成民族聯盟怕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況且蒙古健兒是天底下最勇猛的戰士,他們曾在偉大的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征服了歐洲、波斯、大食和埃及等地。如今單憑一次羅剎人的入侵就如臨大敵,怕是過於杯弓蛇影。”

這是赤果果的拆臺,眾人立時齊刷刷的盯著坐在龍椅上的朱由校。只見這個小皇帝不慌不忙的起身走到丹墀附近,大聲說道:

“成吉思汗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朕也非常推崇他的豐功偉績,當初蒙古鐵騎橫掃亞歐大陸是何等的威風,足見我們黃種人才是天之驕子。早在西漢時期,西遷的匈奴人就已經進入歐洲,他們與秦漢兩朝進行了長達百年的作戰,深諳中國的戰爭藝術和謀略,進入歐洲後便如虎入羊群,一直處於食物鏈的頂端。

後來烏爾丁單于率軍進入匈牙利,迫使凡達爾人、瑞維人和阿蘭聊人向西越過比利牛斯山後進入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如今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哥特人則南下躲避匈奴的大軍,三次圍攻羅馬城將其佔領。盎格魯撒克遜人不堪匈奴的壓力,渡海流亡到英倫三島建立了英格蘭、愛爾蘭。

烏爾丁是位偉大的單于,他的孫子阿提拉也一度成為歐洲最有權勢的國王,王庭就設在如今的多瑙河畔。當時羅剎國的祖先斯拉夫人、芬蘭人也都依附在他的周圍,以匈奴僕人的身份第一次進入西歐。

為了獲取更多的領土,阿提拉曾統帥五十萬大軍進入法蘭西,與歐洲聯軍在加泰隆尼亞平原決戰。次年,他率軍突然越過阿爾卑斯山後直接攻打羅馬帝國,並摧毀了其北部的所有城市,迫使羅馬人割地求和。這兩場戰役過後,整個歐洲人都畏懼強悍的匈奴人,稱其為上帝之鞭,意思是說匈奴人是上帝派來懲罰他們的使者。

漢人有句古話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一千多年過去了,歐洲已是強國林立,羅剎也不過是其中最為弱小的一支。這些白種人不僅有強大的陸軍,還有威力巨大的海軍,已經佔領了多半個世界。先前那股橫掃蒙古草原的羅剎火槍兵只不過是他們商人自行組建的私人武裝,並不是國家培養的正規軍,朕斷定這是他們的一次試探,將來肯定會攻擊我們。”

朱由校就像是在講故事一樣,將匈奴人和蒙古人的兩次西征娓娓道來,說的底下這群部落首領熱血沸騰。而後他峰迴路轉,又把現在的歐洲吹得天花亂墜,眾人皆是談虎色變。此前他們曾讓沙俄的火槍兵折騰的不輕,聽聞這些人只是民間自發的武裝力量,頓時心亂如麻。

在他們眼裡雖然明朝的這位小皇帝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十六歲就開始指揮千軍萬馬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八旗勁旅,之後又率領十萬鐵騎剿滅準格爾汗國,可謂戎馬倥惚,能征慣戰,不過好在他念及漢蒙一家,決心組建黃種人的民族聯盟,總算讓眾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一邊想安定北方的草原,一邊鐵了心要尋求庇護,很快雙方就達成共識,決定成立以明朝為絕對主導的聯盟,各部落首領可以自行管理內部的事務,但繼任者需要經過朝廷的冊封,每年到京師朝拜,向大明皇帝俯首稱臣。對外則由明朝將領統一指揮聯軍,共同抵禦沙俄、奧斯曼、波斯的滲透,維護陸上絲綢之路的安定。

對於這些習慣了遊馬藝獵的牧民來說,臣服於明朝並不是最佳的選擇,但此時若惹惱了這位殺伐果決的小皇帝,不但草原將失去大批的援助物資,說不定還會重演綽羅斯的悲劇。一旦明朝與沙俄聯合夾擊蒙古草原,那將是一場滅族亡種的災難。

會盟那天草原上秋風瑟瑟,鄂嫩河兩岸鬱鬱蔥蔥。這裡曾是鐵木真彎弓射鵰的地方,他就是從這裡起兵,帶領蒙古勇士一直打到日落之城,開創了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遊牧帝國,他的子孫被稱為黃金家族,託雷、旭烈兀、拔都、忽必烈都曾是當世豪傑。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些英雄都被浩瀚的史書淹沒,如今的民族聯盟將北方草原分割為固定的板塊,從根本上斷絕了蒙古走向統一的可能性。隨著明朝全面轉向火器時代,彪悍的蒙古漢子逐漸變的熱情好客,真正的迴歸到中華民族的懷抱。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朱由校決定在這裡修建一座城堡,按照蒙古語的意思取名叫烏蘭巴托,也就是紅色英雄的意思。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