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74.蘇武牧羊

在明朝準備和歐洲列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時候,沙俄卻全力準備對付北方的挪威和芬蘭,以及老對手波蘭,希望能獲得更多的領土。皇太子阿列克謝雖然在東征時吃了綽羅斯的虧,但好在朱由校給予他大量的俘虜和財物,使得他在軍隊中的威望非常高。其實戰爭的本質就是利益的重新洗牌,不管怎樣能夠獲得大量的財富才是關鍵的,至於是勝了還是敗了都無關緊要。

對於沙俄不斷在烏克蘭東部和克里米亞半島活動,奧斯曼帝國立時嗅到了斯拉夫人的不安分,很快便與波蘭簽訂停戰協定,共同抵禦沙俄的擴張。正當東歐陷入混戰的時候,英格蘭、法蘭西、荷蘭等海洋新貴積極響應明朝的示好,不但熱情的接待了明朝的商隊,還派出龐大的訪問團前往京師。

朱由校望著世界地圖,心想建立外交關係不過是為了和平的劃分殖民地和勢力範圍,重新確定海洋秩序和貿易利益。目前南美地區還是西班牙、葡萄牙的後花園,明朝並沒有足夠的能力染指,只能透過貿易的方式換取他們搶奪來的金銀,此外還可以挑唆北歐海盜在大西洋劫掠這些滿載而歸的貨船,激化歐洲內部的矛盾,使他們無暇和明朝搶奪南亞市場。

至於非洲大陸,目前仍是無主之地,只有葡萄牙把持著幾處重要的港口作為補給地。地中海南岸,奧斯曼帝國控制著北非、中東和西亞,奉行嚴厲的貿易封鎖主義,禁止東方和歐洲的商人在此活動。紅海和波斯灣一帶,波斯帝國的薩菲王朝為了全力和奧斯曼帝國爭奪領土,也採取禁商政策,不允許外來商船駛入。南亞地區的情況比較理想,葡、荷、英、法已經逐漸滲透到婆羅門和剎帝利的內部,透過重金收買當地貴族來控制印度的市場,每年都能從貿易中攫取鉅額的暴利。東南亞地區雖是明朝的藩屬國,但隨著國力的衰退,這些地方已經成為歐洲的殖民據點。比如菲律賓的呂宋島被西班牙霸佔,越南與葡萄牙沆瀣一氣,馬來亞成為英格蘭的屬地,爪哇被荷蘭控制。

當朱由校冷靜的分析完目前的國際形勢,勤政殿內個個摩拳擦掌,此時的大明精英已經不再是修長城自保的土鱉,他們的目光早已聚焦在世界的舞臺中心,那就是馬六甲海峽。

前文提過此時明朝的兩廣總督是商周祚,廣東參議蔣德璟已經被提拔為南海艦隊提督,袁崇煥兼任廣西巡撫和總兵,三位牛人早就對南越勾結葡萄牙人恨得咬牙切齒,多次上奏朝廷要出兵討伐這群背信棄義的小人。等朱由校說完後,袁崇煥心知皇帝要準備南下了,為了搶在自己的老對手毛文龍的前面,他第一個上前說道:

“聖上英明,南海諸國本是天朝的藩屬,但從嘉靖年間便有紅毛夷入侵,萬曆年間甚至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呂宋慘案,西班牙人屠殺了數萬僑民。今年年初,南越趁聖上西征之際,勾結葡萄牙入侵廣西,屠殺我邊民三千多人,時至今日仍不向朝廷道歉,其狼子野心可見一斑。末將請命調撥水陸大軍,以血還血,給南越一個教訓。”

對於袁崇煥這個人,朱由校心裡是挺矛盾的,他的忠心和能力都是一流,可擅自斬殺毛文龍這個問題還是很嚴重的。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朱由校將他調往廣西,又命毛文龍前往釜山負責水師,可謂天南海北。

眼見袁崇煥有心發難,朱由校不置可否,用劍指著貝加爾湖說道:

“元素稍安勿躁,朕知道你曾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對南越人恨之入骨,可處理國家關係的時候要區別對待,大國從嚴,小國從寬,最大限度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以集中力量對付主要的敵人。

朕雖將這個時代命名為大航海時代,但西洋的實力還不足以對我朝構成威脅,現階段朝廷的主要精力還要放在北方草原上。準格爾和建州女真已經被犁庭,皇太極遠遁北海,綽羅斯被斬首,此時正是徹底消除遊牧民族的時機。朕決定在北海一帶修建子卿城,一來是紀念蘇子卿牧羊也不忘本的氣節,二是要將這裡作為管理草原的軍事重地。”

這個設想與當年到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貝加爾湖地處偏遠,四周又無險可守,很容易遭到遊牧騎兵的襲擾。身為三公之首的孫承宗似乎看到了這步棋的妙處,不無奉承的說道:

“陛下聖明,蘇子卿在北海牧羊達十九年之久,面對匈奴人的威逼利誘不失氣節,始元六年終於回到長安,城內百姓萬人空巷,跪在城門迎接這位大丈夫。如果能以他的事蹟號召天下人到北海修建城堡,開疆拓土,那麼遊牧騎兵必然不敢長驅南下。臣建議依遼東舊制,在北海設定都司,不斷收攏附近的牧民定居,用聖人之道和中原習俗來教化他們。”

聽完孫承宗的計策,朱由校暗道此人確實乃當今奇才,竟然能有如此深遠的眼光,微微笑道:

“太師高見,朕心悅誠服,只是朕想直接設定北海為直隸省,派遣一位藩王鎮守。從地圖上來看,北海雖然偏遠,但湖面寬闊,四周河流眾多,可以進行耕種和漁獵。為此朕決定遷徙十萬軍戶在這裡長期駐紮,同時在外圍劃分出各部落的牧場,讓他們逐漸固定下來,接受朝廷的管理。”

眾人本以為只是在這裡設定一個都司,由遊民部落自行管理,但聽聞小皇帝要正了八經的去經營,頓時便炸開了鍋,戶部尚書楊漣第一個出面反對道:

“陛下三思,臣認為此計不妥。北海地處漠北,四周是戈壁草原,人煙罕至,歷來不被中原王朝看重。臣以為設定都司讓蒙古人自治可以,但要大規模遷徙內地居民還需斟酌。”

楊漣是移宮案中的保皇派,雖然出身東林黨但為人耿直,一向是對事不對人,只忠於皇帝和朝廷,所以被朱由校視為魏徵一樣的錚臣。此時朱由校見他過於保守,耐心的解釋道:

“愛卿所言極是,自秦始皇修建長城以來,中原王朝就以此為界,表面上抵禦了遊牧民族的入侵,實質卻是在畫地為牢。我朝太祖開國後,將奴兒干都司和烏斯藏都司劃為疆域,可後期又在遼東修建長城抵禦女真,終究沒有實現成祖皇帝天下一家的願望。

同樣的道理,秦漢時期東歐閩越為蠻荒之地,為漢人不齒,可現在的江浙閩卻是全國的經濟中心,若干年後誰能保證荒涼的北海不會成為富饒之地?況且遊牧部落被打散很難,聚集在一起卻非常容易,若沒有強有力的管控勢必會重新威脅邊境,所以說這把刀柄還是握在朝廷手中比較安全。”

眾人見皇帝話說的斬釘截鐵,心裡已明白了七八分,不敢再提反對意見。眼見皇極殿內一片沉寂,西北三省總督盧象升說道:

“陛下聖明,末將也認同太師的觀點。此次西征為大明開拓了河套平原、青海和吐魯番,新增領土數千裡之廣,歸附的人口近百萬之眾。這些少民的生活習慣與內地差異非常大,有著近乎狂熱的宗教信仰,要想保證長治久安,必須改變他們的文化習俗。

戚金少年時追隨戚繼光,屢建戰功升為參將,後被朱由校重用,先後在遼東和北疆留下威名,成為軍機處的一員。此時他負責開發北海,具有第一手的資料,等盧象升說完緊隨其後道:

“啟奏陛下,臣接管北海以來,已經與部下走遍了附近的地域,那裡河流眾多,土地肥沃,非常適合種植番薯、玉米、冬小麥等農作物。如果修建城堡,臣建議選在西面的河流交匯處,這樣可以利用天然水域,一來便於當地發展漁業,二來可以設定水師協助防衛。”

戚金說的地點就是今天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位於貝加爾湖最南端的北岸,是安加拉河與伊爾庫茨克河的交匯處。

有了這些軍機重臣和封疆大吏的支援,修建子卿城的計劃很快便得以落實,但這個位置過於顯眼,如同在蒙古草原上插入一顆鋼釘,不免引起周邊部落的警惕。為了消除他們的疑慮,朱由校特意召集這些首領到京師商議邊界和貿易的問題。

這種事情放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有明一代本就是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國後與蒙古人的戰爭也從未間斷,雙方積怨甚深。可自從努爾哈赤的八旗兵崛起後,蒙古人的日子就不好過,被迫和明朝報團取暖。後來皇太極又引狼入室,一萬羅剎火槍兵便席捲了多半個草原,使得牧民們人人自危。加上連年的乾旱,沒有那麼多牧場放養牲口,導致各部落人口驟減。

在這種背景下,朱由校剿滅準格爾汗國後主動丟擲橄欖枝,用糧食和布匹換取了大量的優良馬匹,並派遣使團與幾個主要的部落建立長期的聯絡,雙方逐漸進入一種和平相處的合作模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