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7.蜀身毒道 (1 / 2)

黃梅時節江南煙雨如期而至,細如絲,輕如煙,瀰漫在天地之間。應天府內,魏朝正與幾個天方的商人洽談出口絲綢、瓷器。自從他調到織造局後,便在屬於自己的領域發揮出十二成的天分,不但迅速扭虧為盈,還透過對外招商為內務府賺取了大量的外匯。

魏朝每日與這些外國人打交道,把酒言歡逢場作戲倒也灑脫,尤其是那些美豔不可方物的碧眼美女,一個個妖媚風情,她們的火辣性感與東方女子的矜持保守形成鮮明的對比。經過精挑細選,魏朝最終帶著四名豔冠群芳的夷女進京面聖,希望能博得小皇帝的歡心。

左戰耐心的聽完他的彙報,微微點頭以示肯定,然後說道:

“你談成的這幾筆貿易朕很滿意,按照這個勢頭僅絲綢一項的利潤每年就有五十萬兩,其他的商品也要跟進,今年爭取突破一百萬兩白銀。”

魏朝得到皇帝的讚許內心歡喜,他非常感激小皇帝將他從南海子淨軍中拉了回來並委以重任。聽聞要突破一百萬兩,只能硬著頭皮訴苦道:

“聖明不過主子,老奴就是拼上這把骨頭也要突破一百萬兩。只是我朝雖然物產富饒、種類繁多,可受制於交通不暢,很多商品無法快速的集散,影響了商品貿易的效率。以絲綢為例,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宋錦、成都的蜀錦、廣西的壯錦合稱四大名錦,其中蜀錦中的天孫錦、十樣錦更是供不應求。有外商甚至想花重金買斷蜀錦的交易,可蜀錦的產能有限,扣除進貢的數額一年剩不下幾百匹,最終不了了之。

另外由於各地天災不斷,糧棉非常緊缺,價格持續走高,致使江浙一帶的百姓都不願改稻為桑,甚至一些桑戶偷偷把桑樹砍了改種稻米。目前生絲產量嚴重不足,老奴只好命幾個織造局隔天開工,避免熟練的匠師、工人流失,但這只是權宜之計,還請萬歲爺開恩。”

魏朝說的蜀錦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成都最早就叫做錦官城,這裡一直是絲綢生產的繁華之地,花樣百出且寸錦寸金,是中原皇室與達官貴人夢寐以求的奢侈品之一。不僅以冰紈綺繡冠天下,技藝之精湛、錦紋之精美,還加入了有西方色彩的幾何圖案紋理,透過八達暈的手法使得紋樣章彩綺麗。

到了明朝蜀錦有月華、雨絲、方方錦,織造中大量使用了細如髮絲的金線,堪稱裝逼神器。無奈交通阻塞,蜀錦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成都、重慶一帶的能工巧匠手裡握著金剛鑽卻攬不到瓷器活,就等於捧著金元寶過窮日子。

大詩人李白曾說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身毒道可見一斑。如今魏朝也來抱怨,估計是對那一百萬兩的利潤沒有信心。

這讓左戰很糾結,耐心的問道:

“你的意思是各地物產富饒,天方人和西洋人都爭相搶購,可由於交通閉塞每年能出口的數量有限?”

魏朝點頭稱是,左戰接著問道:

“那就是說朕只要幫你把蜀道打通了,你就能增加出口的貨物,保證那一百萬兩的利潤?”

魏朝繼續點頭,暗自盤算了下具體的數量和價格,這才回道:

“老奴願領軍令狀,只要每年能多收十萬匹蜀錦,沿途再配送其他特產,利潤不會低於一百五十萬兩。”

左戰心想你也是個天才,路肯定是要修的,朱夔元已經帶著軍隊去了,以工代賑的第一步就是先發動群眾修路。只見他呷了口茶,嚴肅的說道:

“陸路已經在修了,朕還打算開發長江航運,提高運輸的效率。至於利潤,朕的底線還是一百萬兩,多出來的除增建寶船外,剩下的由你自行支配。”

魏朝聞之大喜,連忙叩謝天恩。主僕二人繼續探討如何增加生絲的方案,左戰心知此事的關鍵是增加糧棉的產量來降低價格,這也是推行新政的目的之一,所以漸漸有些倦怠,魏朝知道機不可失,低聲說道:

“主子萬歲爺,老奴這番入京還帶了幾樣禮物。”

魏朝所說的禮物就是那四名夷女,左戰透過畫像便知是絕色女子,早就想開洋葷來打牙祭。兩人相視一笑,魏朝便轉身出門安排去了。

經過魏朝這麼一攙和,左戰更加關心西南的情況。四川不僅有上等的蜀錦,成都平原更是糧食生產的基地,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眼下朱夔元正四處宣傳“要致富,先修路”的真理,發動當地的各族百姓鋪路架橋。

當然,他的工作不是替魏朝準備的,而是牽扯到朝廷的一項戰略舉措。透過推行以工代賑讓當地的百姓得到實處,進而實施一條鞭法和改土歸流,讓廣闊的馳道承載更多的文化交流,徹底改變西南落後的狀況,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局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