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0.罪浮於功 (2 / 2)

“聖上,草民有本要奏。”

當初楊鎬從遼東金蟬脫殼以後,熊廷弼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做了遼東經略,四處招集流亡的難民和官兵,整肅軍紀,暫時穩定的關外的軍心。

此時的熊廷弼就是個背鍋俠,因為有楚黨的嫌疑,遭到東林黨人的排擠,並沒有職務。入京以後左戰將他單獨安置,深夜秉燭,促膝長談,這才決定放棄錦州以東。君臣二人惺惺相惜,早有默契,見熊廷弼開口,示意他講吓去。

“草民經略遼東時,曾在蒲河與建虜交戰,擊退進犯瀋陽的賊眾。依草民之見,建虜不過數萬之眾,便召集各路軍隊分佈在撫順、清河等戰略要地,小的戰事各自拒敵防守,大敵當前則互相策應支援。

另挑選精兵悍將組成遊擊部隊,劫掠敵人的零散兵馬,擾亂他們的生產,使敵人疲於奔命。可臣在前線用命,卻屢屢受到小人彈劾,只能眼見撫順、清河失陷,瀋陽、遼陽孤懸遼東。”

熊廷弼所說的都是事實,但這也與他的性格有關。此人身高七尺,能左右開弓射箭,而且通曉軍事,有勇有謀,是個難得的將才。可惜脾氣火爆,稟性又過於剛直,做人不謙虛,做事不收斂,這才惹惱了東林黨,被迫罷官回家。

在這大殿之上彈劾過他的就有姚宗文、馮三元等人,本都是些子虛烏有的事,如今見熊廷弼一點情面也不講,怕他說出真相,御史顧慥急忙上前阻攔,對罵道:

“啟奏陛下,熊廷弼出關一年有餘,諸事沒有規劃,軍隊不主動討伐建虜,卻只會挖溝築城,有請戰的將軍,熊廷弼便以尚方寶劍威脅,這才導致各地相繼失守。微臣認為,不罷免熊廷弼,遼東土地終究無法收復。”

顧慥話音剛落,馮三元、魏應嘉、張修德等人又紛紛附和,並建議讓兵部侍郎袁應泰經略遼東。

左戰心想真是魚找魚、蝦找蝦,責問他們可有實據,四人說是聽前線將士之言。左戰又問具體是哪些人,他們無以作答,斥責道:

“朕曾派人去前線調查,遼東計程車兵和百姓無不對熊廷弼垂淚稱道,幾十萬生靈皆因一人才得以保全。爾等不經調查便汙衊有功之人,致使前線戰機一再延誤,今日不懲治爾等,豈非寒了前線將士的心。”

說完命人將馮三元、魏應嘉、張修德、顧慥拖至皇極殿外,重責二十廷杖。眾人聽聞小皇帝曾派人去遼東,如今又召回熊廷弼,知道他掌握實情,一時不敢亂說話,大殿之內只聽到木棒打在肉體上的沉悶聲,甚是恐怖。

等到二十棍執行完畢,眾人這才回過神來,只見左戰起身扶著丹墀說道:

“罪臣楊鎬,威令不行,畏戰怯敵,致使三軍覆沒。私交奸邪,罪而卹典,妄圖躲避懲處!今日連同馮三元、魏應嘉、張修德、顧慥一併問斬,楊鎬傳首九邊,以振奮軍紀!”

左戰第一次下旨殺人,不免渾身痙攣,任憑底下如何求饒,他都視若罔聞。一個只顧自己逃命的主帥,不殺不足以安慰那些死去的英魂。明軍要想在遼東挽回局勢,除了前線將士用命,朝廷還要賞罰分明。他要用楊鎬這顆人頭重振軍紀,用幾個東林黨的人頭為李如柏和熊廷弼立威。

那熊廷弼縱然身經百戰,也被小皇帝的殺伐果決所懾,跪在地下一動不動。左戰心知光殺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要用對人。

“李如柏聽旨,你本該以死報國,念及寧遠伯的功勳不忍其絕後。朕命你即刻返回瀋陽,收羅舊部,協助袁應泰退守錦州。”

李如柏本以為死罪難逃,如獲新生,急忙叩頭謝恩。左戰心想李家在遼東養賊自肥,經常是出工不出力,朕怎麼會信你。等到退回錦州朕就讓孫承宗奪了你的兵權,交給登萊的袁可立處置。

“熊廷弼,當初神宗皇帝授你尚方寶劍替天子鎮守遼東,你卻居功自傲不知恭謙,遭人陷害錯失良機。今日你又咆哮宮廷,褻瀆天威,你可知罪?”

熊廷弼本就在和左戰演雙簧,磕頭如搗蒜一般,心裡對左戰卻更加佩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