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李諒祚在宣德住了將近一個月,身上的傷也養的差不多了,按理來說李諒祚養好了傷就應該班師回京了,可是很顯然李諒祚並沒有回去的打算;在養傷期間李諒祚搬出了行轅,一直住在軍營之中,和將士們同吃同住,彷彿在告訴所有人,當年那個與他們同生共死的李諒祚又回來了。
深夜宣德城夏軍大營內,李諒祚的中軍大帳燈火通明,集辣思義、李毅、高維和小卓子四人都在,李諒祚端坐在帥椅上,四人都用迥異的目光看著李諒祚,李諒祚呵呵笑著對眾人說道:“朕不就是想出去溜達溜達嗎?你們至於用這樣的目光看著朕嗎?”
集辣思義苦著臉說道:“陛下,您這是出去溜達溜達嘛!都溜達出國門了。”
小卓子向李諒祚哀求道:“陛下,奴才求您了就不要在冒險了,臨來的時候皇后娘娘和貴妃娘娘特意給奴才交代過,要是陛下真出點什麼事,奴才可是要株連九族的。”
李毅也向李諒祚勸說道:“陛下,末將也求您了,這天地下哪有一國之君離開自己的國家和軍隊的,您讓末將向全軍的兄弟如何交代啊!”
高維向李諒祚說道:“陛下,難道您望了當年的楚懷王了嗎?如果陛下的行蹤暴露,大宋勢必會將陛下扣下,陛下難道您就不想想後果嗎?”
李諒祚怒視高維說道:“高維你膽子也太大了,敢拿朕和楚懷王比。”
這個楚懷王可不是秦末時期項梁擁立的那個毛孩子,而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國君,也就是那個毛孩子的爺爺,當初楚懷王被秦昭襄王忽悠跑到秦國,結果被秦昭襄王扣押起來,直到老死也沒有在回到楚國。
現在李諒祚竟然向要喬裝打扮離開西夏控制的地盤,跑到大宋的地界上去,這不是自己找死嘛!如果李諒祚的身份一旦暴露,那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被大宋王朝扣押起來,一旦李諒祚被扣押事情那就熱鬧了。
我們在這裡做一個假設,李諒祚到來大宋王朝的地界上,結果被大宋王朝發現,李諒祚被軟禁了起來;那擺在西夏面前就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國不可一日無君啊!老皇帝被人家軟禁了,就要有新皇繼位,而李諒祚的幾個兒子當中最大的就是李秉常和李武二人,而這兩個小娃娃還不到兩週歲。
西夏就會再一次進入到自幼母壯的時代,而且很有可能還會發生皇位之爭,使西夏造成社會動盪,西夏的發展也會因此停止,而且還會發生倒退,李諒祚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將付之東流,如果再嚴重點的話,很有可能西夏國都將不復存在了。
一旦李諒祚被大宋囚禁,大宋勢必會以李諒祚為籌碼要挾西夏,西夏在於大宋的外交關係上就會陷入到務必被動的局面,如果西夏國內的大臣不能果斷處理的話,西夏就會分崩離析,而且還會面臨著外敵的如今,大宋、兩遼和黑汗王朝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時機;總之就是一句話,李諒祚一出事西夏國就徹底完了。
其實對於這些李諒祚自己再清楚不過了,對於四人的勸諫李諒祚一概不聽,因為李諒祚之所以決定要微服探訪大宋是有自己的考量的,無論是前世的李爽,還是今生的李諒祚對大宋都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李諒祚前世的記憶力大宋只是一個國富兵弱、重文輕武的王朝。
可是李諒祚卻逐漸發現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大宋國富不假、重文輕武也不假,可是不見的是真正的兵弱,如果真的是軍隊軟弱戰鬥力不強的話,在這樣一個三國鼎立的亂世之中,大宋就不可能屹立於中原。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李諒祚決定要親自去大宋探查一下虛實,看看大宋到底是如何富庶,大宋的軍隊到底是真弱還是假弱;李諒祚一直信奉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李諒祚相信自己雙眼看到了,作為一國之君、夏軍的最高統帥,李諒祚必須要對自己的敵人十分的瞭解,為了一統天下超越大唐盛世的目標,李諒祚決定親身赴險。
儘管四人百般勸說,可是李諒祚心意已決,李諒祚對四人說道:“朕心意已決,你們就不用在勸了,朕離開的事情要嚴格保密,朕會隨大軍回到豐州之後在動身;此次朕秘密出巡是為難絕密,出了你們四人之外朕不想讓任何人知曉,朕會帶李毅前往,只有小卓子則留在豐州,另外你們找一個跟朕長相相似的人頂替一下。”
眾人看到李諒祚竟然下了如此大的決心,只能遵旨道:“是,臣等領命。”
在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李諒祚從豐州出發來到了朔州,朔州原本是北遼節度副使蕭遠山的駐地,可是如今朔州已經插上了西夏國的旗幟,在夏軍進駐朔州之後,蕭遠山並沒有立刻離開,可是隨著時間的增加,夏軍和北遼軍之間衝突不斷,在李諒祚的不斷施壓下,耶律洪基被迫下令讓駐守在朔州的北遼軍北還,雖然朔州在名義上還屬於北遼,可是實際上已經在西夏國的控制之下了。
當然耶律洪基也不會白白讓出朔州的,李諒祚仿照後世西方軍隊入侵大清時的做法,和耶律洪基簽訂了一個,李諒祚承若向北遼軍提供三萬輕騎兵的武器裝備,以換取對朔州的使用權,許可權為五十年;在這樣的情況下耶律洪基才答應將朔州租給西夏國。
當然這所謂的三萬輕騎兵的裝備不可能向夏軍如此精良,很多都是李諒祚從大同的武器庫裡搜刮出來的,還有一部分是以前打掃戰場得來的,可以說李諒祚用一堆破爛就換取了整個朔州兩城四縣大小六座城池。
李諒祚在朔州休息一日,然後跟隨隆泰商行的一支商隊出發經過武州從寧遠鎮進入到大宋的境內,朔州雖然以前地處宋遼邊境,可是長年的和平時光使得這裡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以榷場為中心的邊境貿易使得邊境的百姓越來越富足。
隨著越來越接近大宋的過境,李諒祚內心越來越激動,但是很快李諒祚就徹底推翻了自己對於歷史中大宋的認識,在歷史的記載中由於大宋失去了燕雲十六州,所以在軍事上一直處於被動防守的狀態,由於沒有長城的保護以步兵為主的宋軍只能龜縮在城堡之中;但是眼前的這一切讓李諒祚徹底改變了這一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