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2章 大勢所趨 (1 / 2)

“且因張平難之故,附近山邊道路皆不安穩,郡國運輸糧草賦稅之車馬須得繞路,其中所費,長久以來,亦不可忽視。”

應劭步步為營,卻也正說中了張燕的心事。

諸山谷中雖然有可以種田的地方,但能開墾的田地就那麼多,不比山外。山中的物產能用來與外面交易的也就那麼多。

張燕心知這樣的日子過一天少一天。可他張燕能統率黑山軍三十多萬男女老弱,卻也不是能被幾句話嚇住的。

他強調說:“我昔日曾出兵往幽州相助平叛,麾下有精兵五萬,不懼任何人!”

應劭倒不懷疑張燕的部眾中能不能擠出五萬兵員,畢竟其前身是黑山賊,本就青壯居多,但五萬精兵?

開什麼玩笑!

且不說這河北諸山谷中的谷地根本養活不起五萬脫產精兵,要真有五萬精兵,張燕還能老老實實地待在山裡?

真當張燕是什麼善男信女啊!

應劭問道:“據我所知,張平難昔日出兵幽州,所率有萬人,敢問張平難,其中披鐵甲者幾成,披皮甲者幾成?又有幾成堪稱精兵?”

張燕望著應劭的炯炯目光,他忽然意識到,從他因為山中糧食不足又抱著火中取栗的念頭去找劉虞開始,他的真實底細在交往的過程中逐漸被摸清楚了。而應劭,顯然是有備而來。

張燕想到自己心中一直感念劉虞的仁義,在賈琮死後還懷念賈琮的德行,曾私下祭拜,而今想來,他頓時覺得憋屈,不滿地說:“彼輩空有賢名,滿口仁義道德,卻行此下作之事!”

當然,這也只是張燕的無能狂怒罷了。

他出身草莽,在刀兵之外,與那些家學淵源、精通吏事的官僚精英玩心眼,根本玩不過他們,這是**裸的現實。

正如同歷史上張燕在以公孫瓚、袁紹、曹操為代表的一眾勢力中來回碰壁,一度能起兵十萬的他最終率眾歸降曹操時,卻只餘十餘萬部眾。

對於張燕的抱怨,應劭指定要給他的前輩們說些好話的,遂言道:“張平難此言有失偏頗,河北諸山谷中亦是天子子民,幽州劉公、冀州賈公,皆得先帝信重,委以重任,身為臣子,豈能不思回報先帝遺德?”

雖然張燕曾派人向憲帝請降,但實際上他對於憲帝並無多少好感,聽到應劭連連提起先帝,本就不太好的臉色更壞了。

應劭察覺到了這一點,但他並未轉變話頭,而是繼續說道:“自今上當政以來,勵精圖治,國家雖有小災,卻無大患。而今冀州吏治清明,張平難身處冀州,不會不知吧!”

這時,張燕的表情才好轉了一些。

見此,應劭又換了一種口吻勸說道:“張平難昔日蒙先帝看重,拜為平難中郎將。今聖天子在朝,仁孝賢明,若是張平難願意親往雒陽拜見,天子必然欣喜,屆時必有恩賞。”

張燕有些心動,可他只坐在原處,不做言語,不置可否。

他身旁的孫輕則大聲勸說道:“中郎將不能去啊,去了雒陽,只怕有去無回!”

這也是張燕的心裡話。

空口白話,就想哄騙他自投羅網?

張燕說道:“我聽說涼州有個叛賊喚作馬騰,投降後被拜為金城太守。我一直鎮守此間山谷中以防生亂,還曾率兵助劉幽州平叛,使君若要對我動兵,不怕嚇得他再次反叛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