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孝廉的俸祿朝堂還是願意和張燕的俸祿一起出的,至於其他由張燕自己任命徵召的官吏兵卒的俸祿軍資之類,那自然得張平難自己想辦法了。
不過話說回來,真要有能力足夠的賢才,張燕哪裡會捨得將人送到朝廷那兒?肯定把人留著自己用啊!
總而言之,朝廷與黑山軍都想白嫖對方,同時避免自己被對方白嫖。
張燕此時就處在這樣一種矛盾的心理中。
一方面,他明白自己國中之國的現狀越來越維持不下去了,然真要讓他手下部眾承擔朝廷的徭役賦稅,張燕就會覺得這一天越晚來越好。
另一方面,他手下之人,包括他自己,幾乎都是貧苦出身,當初棄家為盜,只因活不下去了。他們對於官吏有著天然的不信任,只有如劉虞、賈琮這樣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好官才能得到他們的信任。
這也是賈琮死後,張燕第一時間找藉口驅離賈琮派來的屬吏的原因。因為他本就猶豫不決,一根稻草都能影響他心中天平的傾向。
但不管張燕心中如何作想,應劭的刺史車駕以無可阻擋的趨勢來了。
“刺史車駕在此,爾等安敢阻攔?”治中從事閔純義正辭嚴地呵斥著守衛進山道路的平南中郎將麾下兵卒。
其中為首的兵卒倒也實誠,說道:“俺就知道以前那個賈刺史是個好官,但可惜不長命,其他什麼刺史俺就不知道了。要是想從俺這裡過,須得有俺家中郎將的軍令。”
應劭雖被阻攔,卻聽聞眼前的兵卒稱張燕為中郎將,而非黑山帥、飛燕帥之類的稱呼,倒是心頭一安,起碼這些人認可朝廷所任命的官職,對此行的信心愈發足了。
他卻不知,黑山軍中向來是稱帥的,歸附張燕的小首領則和黃巾的渠帥下屬一樣,稱小帥。
只是張燕曾經在劉虞麾下作戰,受曹操和公孫瓚軍中官秩分明的影響,畢竟與正規軍相比,黑山軍的構成過於混亂了,小帥們自帶部眾,數量不一。
因此,想要達成正規軍的程度幾乎是不可能了,張燕只能行掩耳盜鈴之事——在外面,都給本帥稱官職!
相比於閔純,應劭的態度就要隨和多了。
他對先前說話的兵卒說道:“既然過關需要張平難的軍令,還請你派人去通報,冀州刺史應劭欲上山同張平難一會。”
那兵卒沒有拒絕,馬上就派了人。
等待期間,應劭與兵卒攀談起來。
“現在,俺還是個什長哩!”論起現狀,他非常滿意。
而談起過去,他也有很多話說——
“當初鬧黃巾,地裡的糧食全毀了,鄉里還要俺一下子交兩年的算錢,俺連飯都吃不上,根本交不起算錢。後來聽說有個將軍叫張牛角,俺聽說只要跟著他當兵就不用交算錢了,還能拖家帶口。俺尋思著還有這種好事?就帶著一家子人過去了……”
“後來牛角將軍死了,俺就跟著飛燕……跟著俺家中郎將……”
不多時,山中便有人匆匆而來,前來迎接應劭。
應劭心知肚明,此人絕不像是剛到的。不過他明面上只作不知,還彬彬有禮地作別了那位讓他心頭感觸頗深的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