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別說,許攸人雖然狂傲了些,不過還是有些學識的,他所出的這個計策看似有些兇險,不過成功率還是很高的。
“簡直是一派胡言!”
許攸話音剛落,就聽有人大喝道,回頭一看,直把他氣得直跳腳:
“審正南,你今天非要跟我過不去是吧?”
“子遠此言差矣,我不過就事論事而以,何來與你過不去之說?”
審配慢悠悠地走了出來。
“主公,剛才子遠說用輕騎偷襲許都,屬下覺得此計大謬!
我軍坐擁八十萬大軍,而曹軍才區區七萬人,十數倍之差,完全可以堂堂之陣一路碾壓過去,直接將曹軍碾成粉塵都綽綽有餘,為何還要去冒有可能被伏擊的危險,非要輕兵而行?”
審配先是朝袁紹施了一禮,而後說道。
他的話,得到了在場大多數人的認可,特別是武將們,甚至連同屬於穎川集團的荀諶、郭圖等人,也認可他的觀點。
非是許攸的計策不好,說實在的,他的計策確實是不錯的,而且也是有實施的可能的。
當然,其中的風險也是有的。
可就算真的碰到了埋伏,也不過是損失一支奇兵而以,對於家大業大的袁軍來說,並不算什麼。
可一旦成功,那個回報可是非常豐厚的。
畢竟,除了曹操外,南方還有數股勢力存在。
如果滅掉曹操可袁軍兵力未損,便可趁勢南下,一舉掃平全國,結束這個亂世也未嘗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若是按審配所說,一步步平推而進,那首先就要面對曹操在官渡所佈下的堅固防線,曠日持久不說,兵力消耗也不知凡幾。
一旦兵力消耗太多,就再無力南下,這就給了南方勢力應對的時間,再想迅速平定,已成不可能之事。
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有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就是有喪命的可能!
現在明明有大好的優勢,可期的前景,留著命享受即將到來的富貴不好麼,為什麼還要去冒可能被伏擊喪命的風險?
“我意以決,我軍有如此優勢的兵力,自然就要打出我們的氣勢來。
全軍現在開始準備渡船,後天辰時整,全軍過黃河,橫掃中原!”
最終,袁紹還是選擇了審配的方案。
倒不是他認為審配的方案更好,而是審配所說的,以堂堂之陣一路平推而下,更能夠顯示出一股無往直前的氣勢來。
這種氣勢,對於好面子的袁紹來說,更能夠給滿足他的虛榮心。
見袁紹沒有采用自己的計策,許攸只得嘆了一口氣,黯然退至一旁。
畢竟,連與自己同屬一個集團的荀諶等人都不支援他,他也無可奈何。
總不能自己一個人去與所有人作對吧?
這不符合他的利益。
計議已定,袁紹任顏良為前軍主軍,率軍五萬直撲白馬而去。
得知顏良來攻,駐守白馬的劉延大驚,急忙向官渡大營求救。
曹仁當即令夏侯惇領軍兩千前往白馬支援,同時一面飛報許都曹操,希望他能夠儘快趕往官渡坐鎮指揮。
建安五年正月下旬,在黃河兩岸醞釀了半年這久的戰爭陰雲,終於爆發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