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交涉後,劉楓答應了種輯提出的向長安供應糧草的要求。
雖然李郭等人的行徑太過於可惡了些,可不管怎麼說,長安城還有百十萬的百姓,以及滿朝文武大臣,還有皇帝也在他們的手中。
自己待不待見他們是一回事,可作為宗室,保證他們有一頓飽飯吃,還是力所能及的。
當然,糧食可以給他們,卻也不能白給,劉楓的要求是,需要長安拿出相應的東西來交換。
鑑於長安物資短缺的現實,最終劉楓提出了以戰馬來換取揚州的糧食。
現階段,在所有的物資當中,西涼軍最不缺的,也只剩下戰馬這一樣了。
雖然豫章境內也有養馬場,或許是因為環境的不同,新培育出來的馬匹,無論是在速度還是耐力上,都無法跟第一代的種馬相比。
而因為各地諸侯割據一方,對從各自境內經過的商隊盤查也嚴格了起來,對於戰馬這種戰略性的物資,管控的都非常的嚴格。
因此,揚州想要繼續從西涼引進戰馬,就變的困難了起來。
現在既然李郭等人主動送上門來,劉楓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當然,至於他們肯不肯換,那就不是劉楓所以考慮的事情了。
在得到了揚州方面確切的答覆後,種輯劉楓贈送給他的一些土特產,滿心歡喜的踏上了回程。
熱火朝天的春耕已經結束,劉楓的工作也漸漸地開始清閒起來。
這時,長沙的張羨也傳來了好訊息。
經過他不懈的努力遊說下,加上他在蠻族人中的名聲,已經開始有蠻族陸續地接受了下山定居的邀請,搬到了山下平原居住。
官府也對其進行登記造冊之後,按每人二十畝地的限額,給他們在湘水沿線劃分了開始耕種的用地,如今,先期第一批開墾出來的土地上,從柴桑運來的高產稻種也已經種了下去,並且柴桑學院還派出了專門的人員到實地指導他們耕種。
同時,先前答應他們給予的糧食補貼,也都全部發放了下去。
官府良好的信譽,在荊南的大山中慢慢地傳開,越來越多因為糧食短缺,生活限入困境的蠻人,開始主動的下山向官府求助,希望能得到官府的安置。
對於這些主動歸附的山民,官府哪會有不接受的道理,要知道,劉楓當初給張羨的任務,可是一年十萬戶的額度。
想要完成這個額度並不簡單,因為許多的山民家裡一家就有五六人,多的甚至有八九人甚至十來人。
人口雖然增加了,可是民戶的數量卻並沒有增加太多。
人口的增加,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許多的治安問題,為了保證大局的穩定,黃忠將部隊分成了兩批,一批接受訓練時,另一批則派到鄉間巡邏,以五天為一個週期輪流交替。
對於長沙郡所取得的成績,劉楓也是給予了肯定,隨後,新一批的五萬糧食也已經裝運上船,正在開往長沙的途中。
同時隨行的,還有一批柴桑學院裡面的仕子,他們將會被充實到各新建的各處安置聚居地,組建新的基層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