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人的第二點是什麼?”
在得到了劉楓對於丹陽現狀不進行大規模改變的保證後,鄧衡提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大半。
他最怕的就是,自己這些人做出瞭如此大的讓步,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這是他們所有人都無法接受的。
好在,州牧大人還算好說話,只要自己等人做得不要太過,他也並不會對自己怎麼樣,能夠相安無事,對於他們來說,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至於第二點嘛,你也應該聽說過,我柴桑辦有學堂,從孩童的蒙學,到仕子們的大學,無有不包。
既然丹陽郡已迴歸揚州治下,那麼,官員的提拔晉升,自然也就要按歸州牧府的規矩來,各級官員的晉升,除了要考評其任上功績,還必須進柴桑大學學習至少半年,兩點缺一不可,不然,三年任期滿後,要麼降職,要麼去職,這點是不可更改的。”
“啊?”
鄧衡有些傻眼了,合著,只是保證三年內不作改變啊!三年一過,就得全部推倒重新開始!
不過,聽劉楓言外之意,好像是隻有徹底的投靠與他,才能保證以後的地位不失。這個訊息到也不是太難接受,對於自己來說,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家族的長盛繁衍,最要對家族有利,投靠也就投靠吧。
“下官遵令,定會向下面各縣好好傳達大人政令!”
鄧衡略作權衡後,最張還是接受了劉楓的這個政策。
......
就在劉楓恢復對建安郡和丹陽郡的管轄時,中原的各路諸侯也同樣不安份。
回到渤海郡的袁紹,在群雄討董之戰中,雖然得到了聯軍盟主的名號,可也因些連累得自己的生父袁逢一門盡沒。
在聯軍分崩離析後,回到自己的起兵地渤海,想到雖然董卓已經西遷至長安,可天子卻依然在他的手上,而且,現在有了潼關天險,徹底的把關東諸多的諸侯擋在了關外,再也拿不得他怎麼樣,實力並沒有受到多少損失,反而更加的穩固了。
而自己卻龜縮在渤海這彈丸這地,總感光憋屈的不行,為了破解眼下的困境,於是便召來了手下商量應對之策。
“諸公,如今董卓將小皇帝擄去了長安,而聯軍現也已經解散,天下分崩,我等該何去何從,大家可有良策?”
大堂上,袁紹居中高坐,下面是一應文臣武將,文有審配、逢紀、郭圖、許攸、荀諶等,武有顏良、文丑、高覽、高幹、焦融、淳于瓊、張南。呂曠、眭元進、韓猛等,以袁氏四世三公的威望,自然是不缺少投靠之人,所以場面上到是人才濟濟。
“主公,那小皇帝劉協乃是董卓所立,我們大可不必理會,既然他董卓能立個小皇帝來撐場面,我等又為何不可?”
首先開口的是謀士逢紀,當初袁紹初來渤海時,跟在身邊的謀士就只有逢紀與許攸二人,可謂算得上是袁紹的心腹。
“元圖所說大善,我等只需在宗室中尋一人,將他捧上皇帝位,由他來代表漢室正統,而我等只需將他控制住,這天下,必將為我等說了算!”
逢紀話音落下,許攸也開口應道。
“哦?那依爾等所見,我們應該立誰人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