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話,也給劉楓提了個醒。
他說得確實沒錯,雖然自己對於這些世家並沒有什麼好感,可是,現實在又不可能把他們全部給清除了。
雖然到現在為止,自己的治內並沒有多少的世家,那也是因為,自己現在的地盤上的人口,大多都是自己給遷來的流民,還有就是失地的農民,自己給他們分配的土地是有定數的,而且還規定了,這些土地是不可以交易的。
這樣一來,也就從源頭上限制住了土地的兼併流失。
只是,除了自己現有的這些地盤外,其餘的地方大多都是被宗族世家把持著,若是這次在丹陽郡沒有把這些世家處理好,那以後自己想要繼續向外擴張,阻力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在吳郡將水軍的事情安排好後,蔣欽開始全面接管了毗陵水軍的一應事務。
吳郡原本有水軍五萬人,跟隨甘寧出海的有一萬六千人,前些時日建設上海港水寨後,調了五千人過去,留守的還有兩萬九千人。
其中,震澤的葫蘆島上有五千人,由校尉韓望統領。韓望原本是跟隨特戰營的何翌,後來又被調到甘寧的手下,幾年下來,已經積功至校尉,現在葫蘆島上的新兵訓練由他負責,同時負責巡視折江水域。
剩下的兩萬四千人全部駐紮在毗陵水寨,負責肅清長江水道的賊寇,同時威懾周邊的勢力,讓周邊的各路豪強不敢對江南有所異動。
......
長江、蕪湖。
此地離郡治宛陵城只有一百五十餘里,從長江沿句水南下,大半天的功夫就到了。
當劉楓西歸的船隊到達蕪湖港時,碼頭上已經擠滿了人群,到得近前一看,原來全都是丹陽郡的各級官員們。
自從鄧衡回到宛陵後,將面見劉楓的經過,以及他的要求向眾人說了以後,經過緊急的商議,最終還是做出了一個十分艱難的決定,拿出名自名下一半的人口出來,放歸為自由民。
當然,花了這麼大的代價,自然,也就想要得到相應的利益,這些,也就是所謂的利益交換。
至於擁兵自立,割據一方,在見識過了停留在吳郡的毗陵水軍後,他們根本就不敢去往這方面想。
雖然說自古丹陽出精兵,可在絕對實力上,怎麼可能跟擁有總兵力十幾萬人的揚州牧府的軍隊抗衡?
總好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可就算這樣,對於自己以及家族的發展又有什麼好處呢?
作為世家,家族的傳承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對家族的傳承有利,些許的讓步,能夠換到對家族發展的有利空間,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自己的實力不如人,若是自己的實力夠強的話,又何必要曲居於人下呢?
“讓他到船上來談吧。”
當得知是丹陽郡的一眾官員居然在蕪湖碼頭上等著自己,想必對於自己當初提出的要求,他們應該有了個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