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紀與許攸的話讓袁紹心中一動,董卓為什麼能夠大權在握,不就是因為他掌握了朝廷嘛,如果自己這邊也掌握一個朝廷的話,那他的那個朝廷是不是就沒有用了呢?
“回主公,臣心中到是有這麼一個人選!”
既然已經逢紀與許攸已經開始表現了,自然有人不會讓他們專美於前,這時,荀諶出列回道,他是前不久才投到袁紹的門下。
近些年來,穎川先是在太平道叛亂時遭到重創,後來聯軍討董,穎川又是首當其衝,於是郡中大族紛紛外逃,荀氏也不例外,而荀諶就是荀氏外遷的一支,只不過他選擇的是河北的袁紹。
“不知友若所說是何人?”
人多就是好辦事,自己這邊才剛丟擲一個想法,這裡人選就都有了,袁紹心裡自是非常的愉悅。
“臣所說的,乃是幽州牧劉虞,其原本為漢室宗正,又有德望,可以服天下之眾,最為重要的是為人寬厚,若是奉他為帝,對我等行事最為有利。”
“劉虞?到是不錯,那我等便奉他為帝!”
一聽是劉虞,袁紹當即拍板下來,劉虞此人他當然是知道的,當初在洛陽時,劉虞可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從不與人為惡,對誰都是客氣相對,若是奉他為帝,也確實能夠方便自己掌握。
“不知何人願意為使,去面見幽州面見劉虞?”
“主公,若只是我們一家去見劉虞,怕是他不肯答應,何不多串聯幾家一起去勸諫與他?”
這時,一直沒有撈到說話機會的郭圖趕忙開口說道。
“嗯,公則言之有理,也確實不能只有我們一家去勸諫,這樣吧,我這修書一封,爾等分別趕赴鄴城與宛城,將他交由韓馥與袁術。
韓馥為冀州刺史,在河北的勢力為最大,袁術乃我袁氏本家,由他們兩家一起聯名,再加上我們,想必份量也是夠了!”
此時的袁紹,實力並不起眼,對於下面人的建言,自然是從善如流。
......
很快,使者帶著袁紹的親筆信,分別去見了韓馥和袁術。
韓馥雖然名為冀州刺史,卻是一個性子軟弱之人,並沒有多少主見,在見過袁紹的使者後,當即便答應了袁紹的要求,與他一起聯名向劉虞進諫。
只不過,作為袁紹本家的袁術,對於袁術的提議卻不怎麼感冒,在他想來,現今天下,漢室已經到了未路窮途,皇帝既然到了可以任人擺佈的地步,何人乾脆自立門戶,哪還用得著再看他人眼色,非要在自己的頭上再立一座大山?
再說,你袁紹只不過是一個袁氏庶子,又有什麼資格來命令我來做事?
於是,他十分乾脆的拒絕了袁紹的提議。
時間一晃就是大半個月過去了,從鄴城和宛城回來的使者,也將各自得到的答覆帶給了袁紹。